金融风险新局面亟待市场化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降低增长速度,提高增长质量已成为社会共识。而近期银行系统主导的降杠杆过程又令不少金融行业有识之士意识到,当经济整体增速下台阶之后,金融系统中原本被高增长所掩盖的风险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暴露可能。
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整体缓释社会融资风险?如何培育多种市场化工具对新暴露风险进行管理?这些问题成为本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一大热点。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陆家嘴论坛上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从海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经济结构转型的重点行业绝不是可以先验规划的,而是需要经过市场海量试错摸索出来。创新,就意味着风险,而资本市场则能够起到分散决策、风险分担的作用。
“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入过程中,风险集聚暴露的特点越来越突出。风险管理的平台如何建设、风险管理的机制如何完善、风险管理的能力如何提高,值得整个金融行业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宋丽萍说。
从近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具体实践来看,一些诸如光伏等天然带有新兴产业标签的行业在初期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了全行业级别的困难时期。以超日太阳债为例,一些行业风险已经延伸到了资本市场。其中固然有外部经济环境突然恶劣的因素,但这些行业最初没有通过更加有效率的方式吸纳资本,出现行业性的危机后也缺乏市场化的并购、交易机制,也是行业无法“危中寻机”的原因之一。
标准普尔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总裁周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近期某些明显应该实质违约的信用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行市场化的违约,而是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系统和政府财政,这种大而化之的处理方法既无法真正释放风险,也无利于行业的自我调整。面对风险,中国需要更加市场化的解决思维。
除了经济转型中的行业风险,金融系统自身也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两大进程,在给我国金融系统提高增量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而管理这些风险,就需要培育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裴传智就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作为金融风险再匹配的工具,国内衍生品之所以在种类和交易量上都远远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在股市以外的价格波动市场化程度不高,使得使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不强,抑制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衍生产品的发展,跟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价格没有显著的风险,需要衍生产品做什么呢?如果信用没有风险,需要信用衍生产品干什么呢?” 裴传智这样问道。
无需赘言,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维持金融市场“无风险”的幻象难以持续,只会使风险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集中爆发。而当长期以来扮演总兜底者角色的银行系统风险逐渐被各界人士高度关注时,建立涵盖多层次、多工具的市场化风险管理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孙忠
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整体缓释社会融资风险?如何培育多种市场化工具对新暴露风险进行管理?这些问题成为本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一大热点。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陆家嘴论坛上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从海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经济结构转型的重点行业绝不是可以先验规划的,而是需要经过市场海量试错摸索出来。创新,就意味着风险,而资本市场则能够起到分散决策、风险分担的作用。
“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入过程中,风险集聚暴露的特点越来越突出。风险管理的平台如何建设、风险管理的机制如何完善、风险管理的能力如何提高,值得整个金融行业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宋丽萍说。
从近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具体实践来看,一些诸如光伏等天然带有新兴产业标签的行业在初期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了全行业级别的困难时期。以超日太阳债为例,一些行业风险已经延伸到了资本市场。其中固然有外部经济环境突然恶劣的因素,但这些行业最初没有通过更加有效率的方式吸纳资本,出现行业性的危机后也缺乏市场化的并购、交易机制,也是行业无法“危中寻机”的原因之一。
标准普尔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总裁周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近期某些明显应该实质违约的信用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行市场化的违约,而是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系统和政府财政,这种大而化之的处理方法既无法真正释放风险,也无利于行业的自我调整。面对风险,中国需要更加市场化的解决思维。
除了经济转型中的行业风险,金融系统自身也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两大进程,在给我国金融系统提高增量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而管理这些风险,就需要培育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裴传智就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作为金融风险再匹配的工具,国内衍生品之所以在种类和交易量上都远远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在股市以外的价格波动市场化程度不高,使得使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不强,抑制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衍生产品的发展,跟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价格没有显著的风险,需要衍生产品做什么呢?如果信用没有风险,需要信用衍生产品干什么呢?” 裴传智这样问道。
无需赘言,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维持金融市场“无风险”的幻象难以持续,只会使风险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集中爆发。而当长期以来扮演总兜底者角色的银行系统风险逐渐被各界人士高度关注时,建立涵盖多层次、多工具的市场化风险管理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孙忠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921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流动性冲击渐行渐远 陆家嘴论坛重拾预期管理
下一篇:经济学家危机释放背景下的结构调整与救市之道
·立陶宛将对供暖业和宾馆业实施9%的优惠税率2013.07.01
·美将加大对非洲投资 分析称欲平衡中国在非存在2013.07.01
·5月制造业产量下降4.2%2013.07.01
·5月份所罗门国际贸易逆差4100万所元2013.07.01
·澳大利亚葡萄酒供过于求 价格或将下跌2013.07.01
·韩今年上半年获305亿美元海外工程订单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