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棋局 中国求解
本报记者 朱菲娜 实习生 张倪
“钱荒”一词眼下似乎已成为全国最热词汇。连日来,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节节飙高,6月25日—26日,A股连续暴跌。央行于25日晚间终于松口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那么,怎样看待此次银行少钱、股市差钱、企业缺钱、楼市等钱的现象?“钱流”不畅对企业、银行、股市、楼市乃至金融运行会造成怎样影响?又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吴志峰、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等四位专家共同进行了探讨。
央行该不该出手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此次结构性“钱荒”现象,央行于25日晚间发布了向部分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举措,相比此前一直不松口的态度,央行在此时机采取行动的意图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央行态度开始转折?下一步,如果“钱流”不畅情况越加严重,央行还应怎样出牌?
吴庆:央行25日表示向部分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是在履行它的职责,而且早就该这么做。银行间利率上升到两位数,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从维持市场稳定角度看,还是从监管利率水平角度看,央行都不应该对市场利率飙升坐视不管。
吴志峰:央行此前特别强硬的态度有些过失,此次向部分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应该是一种立场转变。因为银行间市场上的短期拆借利率飙升到两位数,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危机先兆。所以,一定要顺从市场压力,如果还是一意孤行按兵不动,市场就会挺不住,很可能引发崩溃现象。近日来的市场反映非常剧烈,好在央行及时缓和了立场。
郭田勇:央行的举措是适当的。因为市场恐慌情绪很严重,股市急剧下跌,适当释放对稳定投资者预期,消除市场恐慌情绪都是非常必要的。
彭刚:中国经济要进行结构性调整,金融业首当其冲。现在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泡沫,是由流动性不够强所导致的。前一阶段经济在下滑,增长率出现了新低,刺激地方扩大投资。中国经济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只要央行不放松,市场上流动性马上就冻结了,然后又通过这种传递杠杆,造成一种恐慌。
“钱荒”首先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如股市马上就反映出来了,影响大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要调控,不能够动作太大,应该小步慢跑。因为现在并不是真正缺钱,对于钱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放大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了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放松一下,给市场传递“我们有钱,不是真正紧缩”的信息。
央行举措并不意味着态度产生很大转变,所谓经济政策是随机的,在运作中不断调整,紧了之后看社会承受力承受不了,就再稍微松一下,但这个松和过去那个松相比,一定是向良性方向转变的。
实体经济会否受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若资金链条继续绷紧,对企业乃至实体经济运行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吴庆:央行已经出手,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假如央行始终坐视不理,一定会出现资金链崩溃的情况,资金链断裂会传染,甚至导致社会恐慌。但现在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因为央行出手干预,在银行间市场上放水,对股票市场会起到一定稳定作用。股票市场之所以急剧下跌是因为信心动摇,银行间流动性的缺少,对股市流动性没有直接影响。
郭田勇:未来为了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从央行政策来看,就是要坚持这种稳健的政策,不能谁要钱都给。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实体经济不是没有钱的问题,而是钱没分配好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对股市和房地产业会有较大影响吗?
郭田勇:中国股市不能依靠钱来堆积和支撑,股票市场最重要的还是企业经营效益。而中国的房地产业本身存在泡沫,而且比较严重,如果房地产能在这样一个时机进行相应调整,我个人倒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
彭刚:现在的泡沫必须要挤压,因为第一它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第二是结构性的,我们所谓深层矛盾的解决不可能就凭借一两下的政策操作就达到最终目的。实际上,这种讯号的预期作用比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影响更大。
如何把握政策节奏力度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如何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
吴庆:货币政策就是应该服务于货币政策目标,就像和面一样,央行手里有水又有面,面多了就加水,水多了就加面,这对央行来说没有难度。当然,加面加水的时候稍微温和一点就行了,尽量别加得过量。
吴志峰:对市场可以有预期管理,可以打提前量,但是纯粹顶着市场压力一意孤行就不太合适。对于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央行很有经验,从技术层面应该没有问题,只是观念和立场的问题。
郭田勇:首先,我不同意“钱荒”这一说法,因为我们不存在“钱荒”现象。央行的此次举措是一种亮剑式的作为,警示银行业对钱的使用要把握好,要用在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方向上。而央行亮完剑之后也并没有采取杀无赦的做法,没有死扛着不给钱。
彭刚:央行通过亮剑的方式要纠正的是,不能想要钱就给你钱。但是为什么没有彻底纠正呢?因为担心短时间内形成恐慌,央行是向市场传递一种重要的信号,就是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有意打破市场对央行放水刺激经济增长的预期,倒逼商业银行强力收缩表外业务,遏制部分资金“空转”现象,将资金逐步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吴志峰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
彭刚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钱荒”一词眼下似乎已成为全国最热词汇。连日来,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节节飙高,6月25日—26日,A股连续暴跌。央行于25日晚间终于松口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那么,怎样看待此次银行少钱、股市差钱、企业缺钱、楼市等钱的现象?“钱流”不畅对企业、银行、股市、楼市乃至金融运行会造成怎样影响?又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吴志峰、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等四位专家共同进行了探讨。
央行该不该出手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此次结构性“钱荒”现象,央行于25日晚间发布了向部分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举措,相比此前一直不松口的态度,央行在此时机采取行动的意图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央行态度开始转折?下一步,如果“钱流”不畅情况越加严重,央行还应怎样出牌?
吴庆:央行25日表示向部分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是在履行它的职责,而且早就该这么做。银行间利率上升到两位数,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从维持市场稳定角度看,还是从监管利率水平角度看,央行都不应该对市场利率飙升坐视不管。
吴志峰:央行此前特别强硬的态度有些过失,此次向部分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应该是一种立场转变。因为银行间市场上的短期拆借利率飙升到两位数,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危机先兆。所以,一定要顺从市场压力,如果还是一意孤行按兵不动,市场就会挺不住,很可能引发崩溃现象。近日来的市场反映非常剧烈,好在央行及时缓和了立场。
郭田勇:央行的举措是适当的。因为市场恐慌情绪很严重,股市急剧下跌,适当释放对稳定投资者预期,消除市场恐慌情绪都是非常必要的。
彭刚:中国经济要进行结构性调整,金融业首当其冲。现在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泡沫,是由流动性不够强所导致的。前一阶段经济在下滑,增长率出现了新低,刺激地方扩大投资。中国经济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只要央行不放松,市场上流动性马上就冻结了,然后又通过这种传递杠杆,造成一种恐慌。
“钱荒”首先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如股市马上就反映出来了,影响大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要调控,不能够动作太大,应该小步慢跑。因为现在并不是真正缺钱,对于钱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放大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了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放松一下,给市场传递“我们有钱,不是真正紧缩”的信息。
央行举措并不意味着态度产生很大转变,所谓经济政策是随机的,在运作中不断调整,紧了之后看社会承受力承受不了,就再稍微松一下,但这个松和过去那个松相比,一定是向良性方向转变的。
实体经济会否受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若资金链条继续绷紧,对企业乃至实体经济运行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吴庆:央行已经出手,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假如央行始终坐视不理,一定会出现资金链崩溃的情况,资金链断裂会传染,甚至导致社会恐慌。但现在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因为央行出手干预,在银行间市场上放水,对股票市场会起到一定稳定作用。股票市场之所以急剧下跌是因为信心动摇,银行间流动性的缺少,对股市流动性没有直接影响。
郭田勇:未来为了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从央行政策来看,就是要坚持这种稳健的政策,不能谁要钱都给。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实体经济不是没有钱的问题,而是钱没分配好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对股市和房地产业会有较大影响吗?
郭田勇:中国股市不能依靠钱来堆积和支撑,股票市场最重要的还是企业经营效益。而中国的房地产业本身存在泡沫,而且比较严重,如果房地产能在这样一个时机进行相应调整,我个人倒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
彭刚:现在的泡沫必须要挤压,因为第一它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第二是结构性的,我们所谓深层矛盾的解决不可能就凭借一两下的政策操作就达到最终目的。实际上,这种讯号的预期作用比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影响更大。
如何把握政策节奏力度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如何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
吴庆:货币政策就是应该服务于货币政策目标,就像和面一样,央行手里有水又有面,面多了就加水,水多了就加面,这对央行来说没有难度。当然,加面加水的时候稍微温和一点就行了,尽量别加得过量。
吴志峰:对市场可以有预期管理,可以打提前量,但是纯粹顶着市场压力一意孤行就不太合适。对于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央行很有经验,从技术层面应该没有问题,只是观念和立场的问题。
郭田勇:首先,我不同意“钱荒”这一说法,因为我们不存在“钱荒”现象。央行的此次举措是一种亮剑式的作为,警示银行业对钱的使用要把握好,要用在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方向上。而央行亮完剑之后也并没有采取杀无赦的做法,没有死扛着不给钱。
彭刚:央行通过亮剑的方式要纠正的是,不能想要钱就给你钱。但是为什么没有彻底纠正呢?因为担心短时间内形成恐慌,央行是向市场传递一种重要的信号,就是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有意打破市场对央行放水刺激经济增长的预期,倒逼商业银行强力收缩表外业务,遏制部分资金“空转”现象,将资金逐步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吴志峰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
彭刚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850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钱荒”棋局 中国求解钱荒中国求解
上一篇:内地首张电子发票在京诞生
下一篇:百万亿元M2与“钱荒”背离银行的钱“挪”向了何处?
·美国老板被困一周后获释 外媒称中国劳工意识增强2013.06.28
·聚焦前海综合规划获批 7大前海概念股有望爆发2013.06.28
·姚明从商之路不平坦兴趣投资无回报 涉足CBA已亏损数千2013.06.28
·进口葡萄酒中枪“双反”国内零售价会涨多少2013.06.28
·货币战争箭在弦上 人民币贬值将不可避免2013.06.28
·沪指周线四连阴 高管超30亿逆势增持72股20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