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国企改革要有敢于碰硬的魄力

发布时间:2013-6-27 10:0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本报记者 周雪松

  国务院国资委在年初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会上提出,今年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

  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西藏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国资专家金思宇进行了专访。他指出,深化国企改革不仅需要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信念和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而且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触及利益集团敢于碰硬的魄力和锐意创新的动力。

  金思宇强调,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在深水区奋勇前进,要在完善国资监管中不断深入推进。当前,既要加快步伐为国企改革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新的路线图,又要积极探索国企垄断行业企业改革市场化、公众化的突破口,还要继续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中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寻找新动力和新途径。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金思宇看来,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他说,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金思宇指出,国企改革是世界性难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国企改革是一个不断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互动的过程。应该说这些年来,各地政府和各级监管机构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尤其是政企分开,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远远没有到位,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倒退现象。政资分开也是如此。关键要破除利益集团的藩篱和掣肘,使之分类归位,责任主体明确,并放在法制的“笼子”里由出资人代表加以集中监管。

  他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特别要更加尊重企业主体,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发展规律,更好地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公平地竞争,能够自我调节,优胜劣汰。

  应走向市场化、公众化、法制化

  近年来,“国民共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社会上还是不断抱怨“国进民退”。对此,金思宇认为,之所以会有“国进民退”的争议和抱怨,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完全公平的境地,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要做的就是研究落实如何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金思宇强调,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决不能偏废。不搞单一的公有制,也不搞全盘私有化。 “两条腿走路”是中国经济成功之道,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公众化、法制化;另一方面,要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实行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经营多样化、资本混合化,使民营企业成为国有企业重要的生产加工、补给基地和劳务协作力量,实现“国有”“民营”合作共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他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现阶段国企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国有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等外延性扩张模式,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不够。产业规划或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国企在电力、铁路、烟草等行业仍处于垄断地位。

  另外,一些行业的国有企业仍然需要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结果盲目上项目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即使出现巨额亏损了也由政府来买单、核销或注资。有些企业片面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借口而反对改革,有些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技术骨干青黄不接、庞大的冗员难以辞退,导致企业包袱越来越沉重等等。

  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金思宇指出,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由探索型转向目标型改革,集中民智搞好顶层设计,注重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具体地讲就是:

  一、要重点抓好继续加大国有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企业重组整合,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促进中央企业的资源向重要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

  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主业投资制度,严格控制新增非主业投资,推进主辅分离,引导企业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三、加大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淘汰落后设备,发展循环经济。

  四、通过压缩管理链条,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推进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通过风险投资等新的投融资模式,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投资,支持合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

  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考核政策和中长期激励制度,加强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千人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六、主动寻找新的资源带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中国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锤炼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800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