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需要规范经营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起诉今晚报社、福建省益红大白毫茶叶有限公司“在新媒体刊登不实内容的行为”,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分别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法院均已立案。
事情源于11月中旬的两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一天收了912亿,看马云如何吐出574亿》和《双11猫腻:你辛苦抢的那些大牌,竟然被这样换成假货》。阿里巴巴方面表示,第一篇文章以毫无根据的夸张标题,捏造“双11”退货574亿元的虚假事实,并诋毁公司高管及淘宝网;第二篇文章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下对电商平台刻意诽谤、恶意影射。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起诉微信公号“顶尖企业家思维”的所有者。原因是“冒用王健林名义发表批评淘宝及电商的文章”,该公号所有者被诉侵犯王健林的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并被索赔经济损失1000万元。
要不是商界重量级人物发起这些诉讼,许多人依然每天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微信公号上的五花马门的文章:夸大其词的标题,耸人听闻的推理,千篇一律的鸡汤,虚拟捏造的故事……坦白说,目前的公号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人无法辨别这些文章里所述事情的真假。不少公号为了营销,以大企业为靶子,一来是可以借助大企业的名声使得自己的阅读量与粉丝数快速上升,二来他们可能也认为大企业不会跟一个躲在幕后的小公号去较劲。阅读量与粉丝数的提升,能带来广告投入。但是,针对这些企业的文章如果是捏造的或是捕风捉影的,那对企业声誉以及市场会带来不良影响。这显然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应该被制止。
还有一类公号文章,利用人们的善心。微信朋友圈里常见的是呼吁大家捐助救助的文章,不少人随手一转,但事后却发现情况并不属实。同时,也确实有一些真实的悲惨故事,却被这些虚假的信息混入其中,弄得人们真假难辨,到最后可能劣币驱逐良币,谁也不会为这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转发公号文章了。
微博微信等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已经有了先进的技术与积极的举措,但对其他一些虚假的信息却缺乏甄别机制。以捐助为例,平台是否可以有一个预先审查的机制,判定一下内容是否真实?有人会质疑这种做法,因为自媒体本身的特点是方便迅速将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自”是处在第一位的,设置过多的审查,不仅平台不堪重负,也不符合自媒体的原本特征。
但是,在一个道德正在重建的社会,随着自媒体之间竞争压力加大(最新一项针对自媒体行业从业者的调查显示,已实现盈利的自媒体不到总数的一半,其中超过60%的自媒体每月营收还不足万元),钻空子的乱象会越来越多,抑制散布这些虚假信息的立法也应该及时跟上。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angyeguancha/19542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自媒体需要规范经营
上一篇: 今天 你“黑五”了么?
下一篇: 介入地产行业 腾讯能获得哪些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