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有度才能生生不息
历经三次被借壳重组失败,*ST炎黄最终挥别二级市场,成为退市新规公布后第二家直接退市的公司。
*ST炎黄的退市不是一场独自的阵痛,而是如同落叶归根,它揭开了中国股市冬去春来后深化改革的萌芽,既刺痛了传统的“中国式退市”思维和积弊,还将引发对政策完善、经济变革、市场投资三方面的思考。
首先,长期积累的退市痼疾本就需要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早在2001年初,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便开始推行,不过退市机制始终不够畅通,程序的冗长、效率的低下使“停而不退”的公司充斥市场。从数据来看,2001年-2006年期间,共有44家ST类股票退市,同时有463例公司被ST处理,退市比例较低;2008年以来,退市的ST类公司更是十分罕见。这种“能进不能出”引发的进退失衡,制约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退市新规的到来因此顺理成章。但是,在退市新规标准明晰、指标增加、可操作性增强、退市公司接踵出现后,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将显得比以往更加复杂和重要。以登陆退市整理板为例,公司大股东、中小股东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公司退市后恢复上市前景的掌控能力的差异,将使退市整理板上的多空博弈更加激烈,尤其是在主动退市的案例中,弱势的中小投资者可能最为受伤。退市的常态化,呼唤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退市配套制度。
其次,烙印在退市公司身上的是经济变革的痕迹,成熟的退市制度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
返观*ST炎黄的历史,从IPO挂牌到退市,其在资本市场的历程像是映射中国经济发展和变革的一部影片。1998年,*ST炎黄初挂牌时,主营自行车生产业务,不料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和国内自行车产能的严重过剩,使*ST炎黄业绩遭遇重创。随后,*ST炎黄联手资本方开始了命运多舛的转型,先跟上了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热,又踏上了2002年后国内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带动的物流热。即便被暂停上市后,借壳方也相继分别在资本市场房地产热、传媒热、矿产热的不同时点向*ST炎黄抛出橄榄枝。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两市第一“俏壳”*ST炎黄终以退市作为了结。财务指标的不足和退市新规的执行,是促成*ST炎黄退市的直接因素,而经济发展大势中的优胜劣汰,则是推动*ST炎黄退市的根本原因。
宏观地看,退市阵痛并不可怕,相反,建立高效的退出机制,有利于警醒上市公司注重实业经营,练好成长的内功。*ST炎黄和*ST创智在资本市场上从兴旺到退出,表现出诸多共同点,如放弃原有主业,因重大违规担保陷入财务危机等。
第三,退市制度的深入执行,将对市场投资的良性变化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博扭亏摘帽和博借壳重组,向来是ST类公司炒作的两条主线,“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也因之在二级市场上甚嚣尘上。但退市制度的完善和退市公司的增多,有望使ST类公司的巨大投资风险重新受到审视。
2012年以来,监管层多次鼓励培育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提倡对绩优股的投资。当前通过对退市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来凸显绩差股的风险,与监管层对价值投资的鼓励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利于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ST类公司退市的背后,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市场投资理念的成熟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在维护好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只有实现IPO和退市两个方面的进退有度,市场才能生生不息。
上一篇:庞大5年购地29块快速扩张致资金链承压
下一篇:中国银行转债拟向下修正转股价
·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新建三座大坝 印度尖锐警告照顾下游2013.02.01
·京广高铁首次加开7趟通宵车 缓解春运客流高峰2013.02.01
·外管局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2013.02.01
·外管局有关负责人就2012年国际收支状况答记者问2013.02.01
·央行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力度2013.02.01
·货币超发你感受到了吗?20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