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商界精英 >> 浏览文章

166个失意富豪

发布时间:2013-4-16 12:32:14 来源:理财周报 【字体:

  一场突如其来的财务核查风暴,吹散了多少人一夜暴富的美梦。

  他们曾经离财富这么近,现在却是那么的远。

  截至4月3日,共有166家拟上市公司终止审查,其中4月3日当天就新增43家。虽然,发行人、保荐机构、潜伏的创投,都宣称企业首选是再次申报。但是,对于再次申报的成功率,他们心里都没底,对于再次申报的难度,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

  “企业经历了股改、辅导、申报,该花的钱花了,该受的罪受了。”深圳某券商保代告诉记者,“发行人最不想撤回来,我们一些项目需要投行老总亲自出马劝说。”

  投行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一位拟上市公司董事长在上市过程中留下来近3千万元财务窟窿,为保证公司业绩,这些费用都得他个人掏腰包。在得知闯关失败的消息后,当场痛哭流涕。

  上市之初,他曾提出让公司承担一部分费用,但项目组告诉他,现在多1元的利润,按30倍市盈率计算,上市后就多了29元,“再穷也要咬紧牙关挺住”。

  幸运的闯关成功,不幸的过会失败,最不幸的是撤回材料,还背了一屁股债。

  而上述166家撤回企业中,有4家已经通过了发审会,眼看就要敲钟上市,却碰上了财务专项核查。上述保代向记者打趣道,以后过会的庆祝酒会可以免了,免得空欢喜一场。

  裕华光伏和斯菲尔都是过会后撤材料的企业,我们不知道其实际控制人郜庭玉和王新潮是否已经举行过了庆祝酒会,但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决定撤回材料时,他们的失望与沮丧。

  受累于投资的减速,年仅35岁的中技桩业董事长颜静刚也因为业绩问题,与近9亿元的个人财富擦肩而过。

  他们的表情与心情,绝对也是166家撤回企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保荐机构、创投机构的真实写照。

  中技桩业颜静刚

  如果顺利上市,中技桩业市值可能超过24亿元,他与9亿财富擦肩而过。

  颜静刚,浙江温岭人。

  与温州、台州一带的企业家一样,颜静刚头脑灵活、有魄力、敢钻研,而且特别能吃苦。

  17岁那年,他只身闯荡上海,其时改革开放之初,学西方学英语风潮正盛,一个单词不识的颜静刚在上海创办了一家翻译中介。

  三年过后,颜静刚赚取了第一桶金,并且在该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不过,他似乎有着更大的野心,涉足实体经济,走产业的路。

  “我爷爷就是搞建筑的,现在的杭州大厦就是当年我爷爷他们打的桩。”颜静刚曾自豪地说。

  2005年,颜静刚拿出了过往创业的所有积累,以10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在上海虹口注册成立了中技桩业。

  金融危机的爆发曾经使得中技桩业经历了短暂的困境,然而,随着国家4万亿救市政策的出台,中技桩业迎来了高速的发展。

  2010年,中技桩业产品被上海世博会选用,更是让颜静刚出尽了风头。

  中技桩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风投们蜂拥而至,2008年和2011年,中技桩业先后通过了两轮融资,引进了复星、建银城投和中比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融资额高达4.26亿元。而这三家创投进入的成本高达每股24元,对应16.8倍市盈率。

  2011年,中技桩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23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仅为8亿元,如果以2006年为起点,中技桩业资产总额甚至增长了69倍,营业收入增长了89倍,净利润增长了124倍。

  短短7年时间,颜静刚将这一不起眼的产业做到了极致,并跻身国内预制桩行业前三位。招股书显示,中技桩业目前拥有空心方桩专利84项,2011年总产量达到了1734万米。

  2011年1月14日,意气风发的颜静刚带着他的中技桩业首次冲击上市,与其一同审核的是庞庆华的庞大汽贸。两者都是各自细分行业的领导者,不过,如今命运却迥异,庞大汽贸早已上市,利用超募资金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而中技桩业却未能通过发行审核。

  导致中技桩业闯关失败的是3起安全生产事故,证监会于当年2月9日公告了《关于不予核准上海中技桩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的决定》。

  发审委认为,2009年8月和2010年4月至6月,中技桩业全资子公司嘉兴中正先后发生3起工伤事故,苏州分公司发生1起工伤事故,各致使一名工人死亡。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上述事故分别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分别对嘉兴中正和苏州分公司予以罚款的行政处罚。根据上述情况,无法确定发行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且有效执行。

  正是因为这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导致中技桩业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机。2012年,全球债务危机升温,国内宏观经济减速,投资放缓,中技桩业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影响。

  如果2012年中技桩业能够顺利上市,以保守的14倍PE估计,中技桩业的市值将达24亿元,而发行后颜静刚持有38%股份,因此他也与9亿元的财富擦肩而过。

  裕华光伏郜庭玉

  行业已经上市企业业绩大幅下滑,裕华光伏没可能一枝独秀。

  “除非是业绩确实不行,否则,过了发审会的一般都会硬着头皮闯一闯。”前述券商保代告诉记者。

  在主动撤回的166家企业中,创业板的斯菲尔、裕华光伏新材料、日晶新能源、东方道迩此前已经通过了发审会。

  2011年11月25日,裕华光伏新材料通过了发审会,与其一道上会的北京合纵科技却未能通过。不过,在它之后过会的企业都早已纷纷上市。

  “应该是在过会后证监会收到了举报信,投行在一轮轮核查中耽误了时间。”沪上一名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又偏偏赶上了光伏行业的集体萧条,整个行业都非常惨淡。已经上市的超日太阳、向日葵(300111)和海润光伏(600401)都爆出了巨亏或者业绩大幅度下滑,裕华光伏没可能一枝独秀,盈利继续增长。”

  “创业板对业绩的考核条件更为严苛,裕华光伏不符合创业板要求被撤回也是情理之中。”他补充道。

  2009年至2011年,是裕华光伏最好的时光。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裕华光伏实现1.37亿元营业收入,2010年营业收入为3.0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9.7%,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

  而净利润方面,2009年为1009万元,2010年为5305万元,足足增长了4倍;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088万元。

  “2011年的增长勉强可以维持,但是,2012年则是遇到了行业的整体萧条,一般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前述沪上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年60岁的郜庭玉,前年正式辞去了泗沟村支部书记的职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裕华光伏的经营管理上。

  17年前,他曾经创办了河南物华玻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250万元。从此,便与玻璃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6年,物华玻璃投产,拥有一条年产约120万重箱格法玻璃的生产线。

  在2002年前,物华玻璃的产品销量和盈利状况都不错,但是,面对日益高涨的原材料价格和燃料价格,成本与资金压力都较大,物华玻璃业务逐步萎缩。2005年正式停产。

  而2004年,在玻璃行业深耕多年的郜庭玉发现了高白玻璃的机会,与另一个股东李焯溪合计出资500万成立裕华高白玻璃有限公司,即裕华光伏的前身。

  此后,凭借着渠道上的优势,敢闯敢干的郜庭玉带领着裕华光伏一路狂奔,也吸引了一众PE的追求。国信弘盛、立德九鼎、新开发创投、焦作通财、北京秉原、郑州银融等机构纷纷入股,上市,成为了裕华光伏最为迫切的事,也是资本最基本的要求。

  不过,裕华光伏与实际控制人郜庭玉都错过了资本市场造福的最好时机,以25倍市盈率估算,裕华光伏上市后郜庭玉账面财富为4亿元。

  斯菲尔王新潮

  即使斯菲尔不能上市,也能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装进长电科技(600584)。

  与裕华光伏相似,斯菲尔在成功过会的11个月后,在这次史上最严厉的财务审核中,成为了2013年首家过会后撤材料的拟上市企业。

  “过往很少过了会的企业还会主动撤回材料,终止审查。这次有4家过了会的企业都遭遇这种情况,可见核查之严格。”上述沪上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2年4月24日,创业板发审委2012年第30次会议召开,江苏斯菲尔电气和西安天和防务技术都顺利过会,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不过,齐鲁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斯菲尔电气终止审查的主要原因是业绩下滑,不符合证监会对创业板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要求,只能无奈地撤回了IPO申请材料。

  斯菲尔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92亿元、2.29亿元和2.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918万元、3521万元和4010万元,复合增长率均不足20%。

  “2012年宏观经济不景气,电力行业复苏不够理想,斯菲尔业绩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上述齐鲁证券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招股书显示,斯菲尔电气主要从事电控与配电自动化设备、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斯菲尔电气的实际控制人为王新潮。

  值得注意的是,王新潮同时还是上市公司长电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去年,斯菲尔上会后,曾经受到了媒体的广泛质疑,认为其涉嫌资产“二次上市”。9年前上市的长电科技招股书里显示,江苏斯菲尔电气旗下的江阴长江电器有限公司,其实早已在2003年作为长电科技的核心资产,并通过后者实现了上市。而这块资产,又变成为江苏斯菲尔电气贡献近三成净利润的核心资产。

  “能够过会表示证监会认可了斯菲尔的历史问题,不构成发行障碍。”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因此,斯菲尔不是因为此前遭到质疑的问题导致撤回。”

  “斯菲尔与长电科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即使斯菲尔不能上市,也能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装进长电科技里。”

  二次申报是首选

  其次才会考虑并购,如果LP不考虑延期,那就只好回购退出了。

  如今,摆在166家企业实际控制人、保荐机构、PE/VC面前的是,撤回了怎么办。

  “我们会选择换个时间再申报,企业的素质没有问题,只是暂时遭遇到了业绩的波动。”深圳一位PE合伙人告诉记者。

  他手上的项目有一个主动撤回了材料,“二次申报必定是首选,其次才会考虑并购,如果基金到期,LP不考虑延期,那就只好通过回购退出了。”

  “我们项目组劝了发行人很久,都没有说服他撤回项目。”前述券商告诉记者,“最后,需要投行负责人亲自出马,费了很大劲,才说服发行人先缓一缓,往后找个机会再上。”

  由此可见,IPO的造福效应有多么的吸引。

  不过,“166家撤回的企业,能够二次申报成功的,肯定不是多数,未来并购退出将会是他们最主要的退出方式。”上述PE合伙人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北京绿创声学工程在2012年1月即申报材料,2012年4月,在中信建投的保荐下再次上报,不到一年,再次遭遇了撤回。而南通南辉电子同样锲而不舍,2008年就开始上报,2009年遭遇撤回,随后再次申报,再次被撤回。

  “未来并购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目前已经有不少PE动起来,摩拳擦掌准备做并购项目。”

  上述合伙人向记者表示,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触犯对赌协议,回购的价格仅比银行利率高一点。

  “大部分PE都与企业签订了对赌协议,此前最高法判定PE与发行人的对赌协议有效,对我们有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