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以中国之“双反”应对欧盟之“双反”

发布时间:2013-5-31 21:13:04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以中国之“双反”应对欧盟之“双反”

白 明

  继去年底美国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实施“双反”之后,欧盟也准备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如果因“双反”而失去欧洲市场,中国的光伏产业必将遭遇深度伤害。

  据悉,2013年6月6日,欧盟委员会将做出针对中国光伏的“双反”初裁。不过,近日公布的初步投票结果显示,包括最先提出对华“双反”调查的德国在内,共18个成员国反对,而只有4个成员国赞成,另外5个会员国对本案弃权。由此看来,原来被看作是板上钉钉的“双反”,现在有了新变数,“反”与“不反”都有可能,最终决定权握在欧盟委员会手里。按照欧盟的决策规则,即使反对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国家超过欧盟27个成员国的半数,欧盟委员会也可以一意孤行地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措施。

  据报道,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已向中方表明,由于中国“施压”,一些欧盟成员国反对欧委会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等采取征税措施,但欧盟仍将独立做出决定,而预计在初裁中欧盟会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为47.6%的临时性反倾销关税。当然,中国方面并没有认可“施压”的说法。

  众所周知,光伏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中国与其他国家几乎同时起步,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也不少。中国产光伏产品不仅物美,而且通过形成规模经济与拥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获得价格竞争力,因而更重要的看点在于价廉。面对着欧盟可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大概率预期,中国方面不可能也不应该坐以待“击”,必然会做出适度反应。照我看来,无论是何种反应,要想见到效果,都离不开中国式的“双反”。

  展开中国式“双反”的一个抓手要力争直接打掉欧盟对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企图。自从欧盟启动对中国产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调查以来,无论是中国的光伏制造业,还是行业组织,甚至是相关政府部门,都对此十分重视。尽管欧盟方面在与中方的相关行业组织谈判过程中态度傲慢,但中国方面并没有放弃做工作,不仅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案,而且中国方面也与欧盟方面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就光伏问题展开直接谈判。

  事实上,不仅中国的光伏产业反对欧盟的“双反”措施,欧盟的光伏“圈子”中绝大多数企业也反对制裁中国。原因很简单,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条较长,中国只是在光伏制造业上分量较重,而除了上游的多晶硅供应需要靠从欧洲进口外,下游的进口、批发、零售、安装、售后服务等环节也在欧盟广泛延伸。如果中国产光伏产品被阻挡在欧洲市场之外,仅德国就会有超过8万人丢掉“饭碗”,而全欧洲就会有将近25万人失业。正是由于中欧光伏产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重合面积,欧盟的许多企业才会为中国的光伏产品说话,欧盟内部大多数国家也才会反对制裁中国的光伏产业。事实上,即使欧盟方面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后,离最终反倾销关税的出台也还有约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中,中方依然可以争取机会打掉欧盟的“双反”。

  展开中国式“双反”的另一个抓手就是要尽可能间接对欧盟的“双反”企图施加压力。现在看来,欧盟内部一些人在对中国产光伏产品进行“双反”问题上敬酒不吃吃罚酒。如果欧盟方面对中方的诉求不理不睬,中国方面也必然会有所反应。欧盟口口声声强调公平贸易,但欧盟在中国市场就那么规规矩矩吗?不见得吧。要知道,毕竟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贸易国,在欧洲经济亟待加快节奏走出欧债危机阴影的当下,欧盟国家就更需要在中国市场寻找宝贵的商业机会。

  不过,如果欧盟方面在光伏“双反”案上干傻事,让欧盟方面付出些成本也不是什么太难办的事情。我们用不着搞贸易保护主义,只要按照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对欧盟公事公办就可以了。既然合作气氛被破坏了,那么,欧盟方面也休怪中方较真了。当然,因为即使没有光伏案,欧盟的对华贸易行为也有“带病”因素,也需要被修理一下。事实上,就在2012年末,中国就已经对原产于欧盟的多晶硅进行了“双反”,只不过力度和范围都无法与欧盟对中国产光伏产品进行的“双反”相提并论。既然迄今为止的反制力度不大,那么,扩大反制范围也不失为一个例行选择,甚至也可考虑在光伏之外的领域展开反制。

  面对着欧盟对中国产光伏产品施加的“双反”,需要做出应对的中国式“双反”更应该被理解为一套组合拳,前者是据理力争,而后者是增强底气。无论是直接应对而言,还是间接应对而言,以我之“双反”应对彼之“双反”都不开中国光伏产业提升自身的抗击打能力。否则,中国的光伏产业不禁被“双反”,更无力展开反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阶段要加速光伏产业的整合力度,抑制产业规模盲目扩张,引导企业更多开拓包括国内市场、金砖国家市场在内的多元化市场,通过“走出去”将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国外。与此同时,还应通过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领域进军,拉开竞争空间,避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唯有如此,我们就有实力对欧盟的“双反”也来一个中国式“双反”。当然,能够将其反掉最好,而实在反不掉,也要给欧盟上上课才是。(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9823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