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透过数据看趋势

发布时间:2013-4-26 8:47:36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透过数据看趋势

——“实话世经”专栏之十五

 

品味经济世界的风云变化,没有数据是万万不能的,但数据也绝对不是万能的,透过数据看趋势,透过表象悟本质,透过喧嚣读潜语,才能既不失客观,也不会被数据的绝对意志所摧毁。近日,IMF公布了一系列重要报告,并更新了其全球经济展望的基础数据库,分国别和分区域的总计10538组经济指标连续3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成了一片数据海,畅游其间,全球经济整体趋势、细节运行和未来发展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而近来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也能得到别样的解释。

 

对于经济分析而言,充分掌握数据本身十分必要,但没必要拘泥于数据。特别对于IMF新近公布的数据,笔者以为,需要多一点辨证认识,IMF数据的确权威,也是各种判断的基准证据,但IMF的数据也存在不易察觉的三大问题:其一,IMF在数据预测方面有明显的“全面偏乐观”的特征。2013年4月,IMF就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了0.2个百分点,此前1月,IMF曾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再之前的2012年几次数据公布和更新,IMF基本也是在不断调降全球、以及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测。IMF连续下调预期的动态过程,一方面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实际演进过程差强人意,另一方面也潜在表明,IMF一直处于过于乐观的“预期超调”状态。从IMF总裁拉加德上任以来的言论看,她也始终不吝表达IMF对全球经济快速复苏的信心。因此,某种程度上理解,预测数据全面偏乐观可能是IMF意图提振市场信心的一种“善意误差”,这也寓意,市场无需对IMF预测数据的绝对水平过于纠结。

 

其二,IMF的个别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性”。由于IMF数据涉及范围广,因此即便源自各个经济体的基础数据不存在统计误差,IMF也需要在国别比较、区域综合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技术元素,而技术选用和数据处理难免具有主观性,这是数据结果出现误导性的根源。例如,根据4月的最新预测数据,2017年,中国GDP的全球占比有望从2012年的14.92%升至18.27%,同期,美国GDP的全球站比则将从2012年的18.87%降至17.94%,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经济体。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全球占比的计算是基于美元标价的,IMF在这里使用的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折算汇率,2012年,这个折算汇率是1美元兑4.186人民币,很显然,相对于我们经常见到的市场汇率,这种折算汇率高估了人民币,进而高估了以美元标价的中国GDP。IMF数据具有广泛接受性,如果直接使用IMF的部分处理后数据,显然有误导之嫌。

 

其三,IMF的数据也有可能出错。作为全球性机构,IMF是少数提供超主权宏观数据的组织,且不论IMF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超主权组织的区域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即便IMF自己,也偶尔会出现很难被发现的自相矛盾现象。例如,笔者就发现,同为IMF于2013年4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全球经济展望》第56页的表2.3中,2012年亚洲实际经济增长率为5.3%,2013年预测为5.7%,但《亚太地区经济展望》第5页的表1.1中,2012年亚洲实际经济增长率则为6%,2013年预测为6.5%。两份最新报告出现如此矛盾,有损IMF的数据权威,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数据背后都有人的参与,在分析经济世界的过程中,完全依赖数据和完全天马行空,都是非理性的。

 

从笔者近十年来观察和使用IMF数据的经验来看,IMF数据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绝对值本身,而是可以通过IMF数据的相互比较、相互关联和前后变化,读懂全球经济运行的大趋势和新变化,以及作为最权威的跨主权组织和经济研究机构之一,IMF对这些趋势和变化的态度。同样,IMF4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金融稳定报告》、《财政监测报告》、《亚太地区经济展望》和同步更新的主数据库,也给市场传递了一些重要的宏观趋势新信息。

 

首先,美国经济复苏力度可能要超出数据显示的水平。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13年美国经济有望实现1.9%的增长,增速较2012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数据本身似乎暗示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但IMF分析指出,“这一增长率是在力度很大的财政整顿(相当于GDP的1.8%)的背景下取得的”,实际上,在家庭去杠杆化、房市去泡沫化、增长渐趋内生化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复苏韧性明显超出其他发达经济体。有鉴于此,IMF也首次确认全球经济从“双速复苏”进入“三速复苏”状态,即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之外,回归强势的美国也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再看当下,美国经济的近期表现并不好,甚至有著名投行转而唱空美国经济,3月末以来,美国经济的短频数据也连续弱于预期,特别是就业形势有恶化迹象。结合IMF数据蕴藏的大趋势体味现在的小变化,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明显弱于第一季度,但美国复苏基础依旧牢固,那些推动复苏的要素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因此,短期走弱不改中长期强势复苏的态势,现在唱空美国,可能有失短视,偏离实际。

 

其次,全球财政巩固的可置信度可能正在下降。2010年以来,债务危机取代次贷危机,成为困扰全球经济的核心风险,如此背景下,财政巩固被普遍视作夯实国家信用和化解债务风险的必然选择。实际上,财政巩固的确非常必要,但其带来的增长动力缺失也让政策层十分烦恼。4月,IMF悄然流露出对财政巩固的偏好微变。在《财政监测报告》中,IMF指出“必须持续推进财政整顿,将债务比率降到更合适的水平上,尽管在实践中难以精确判断怎样规模的公共债务才是审慎的”;在《全球经济展望》中,IMF则指出“尽管自动支出削减机制缓解了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但这是错误的做法,美国目前应实施规模更小的、更有效的财政整顿,同时承诺未来加大整顿力度”。考虑到这两份报告的分量,IMF措辞的转变非常值得品味,当然,我们不能说IMF在鼓励各经济体开空头支票,但至少IMF暗示,大规模的财政巩固不合时宜。再看当下,全球主要财经媒体近来掀起一场关于R&R(Reinhart和Rogoff)学术论文的大讨论,有学者发现,R&R的经典结论是来自数据和技术的错误。而R&R的《债务时代的增长》一文,完全可视作财政巩固的理论基石之一,这篇学术文章一个经典结论是“负债率超过90%,经济体可能会出现增长灾难”。这场貌似学术圈的论战,正在向IMF的最新观点靠拢,即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负债率并不存在统一的警戒线,而是因国而异。因国而异,实际上意味着每个经济体可能都适合更高负债,这实际上放开了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减弱财政巩固的手脚。

 

最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大幅超出预期。拉加德曾在IMF最新报告公布前,就毫不讳言对日本货币新政的支持。IMF的此种态度在数据海中也有体现,尽管IMF始终在调降绝大多数经济体的增长预期,但却于4月将日本2013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上调了0.4和0.7个百分点,潜在表明了对日本新政获得经济成功的信心。此外,IMF在《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指出:“通胀预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因此央行将有更多余地为经济活动提供支撑”,这又是对日本超预期宽松政策声援。此外,在谈到敏感的汇率问题时,IMF的措辞更耐人寻味:“美元和欧元似乎稍被高估,人民币则稍被低估,对于日元的定值,偏高偏低的证据都存在”。联系当下国际外汇市场的走势,IMF的表态潜在意味着,美元汇率的短期强势可能难以形成长期大牛市,而日元的走势可能将完全处于“随机游走”的大幅波动状态,向哪个方向演化都有可能。考虑到当下黄金一度暴跌,美股也曾由于谣言上演过一刻惊魂,汇率市场则可能渐趋失序,整个全球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高度波动性可能都会超出预期。

 

 

 

下一篇: 欧债危机的政治地理学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8195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