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新股发行制度困在价值观混乱

发布时间:2013-4-22 15:55:12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深沪股市一晃24年过去,可是,单单一个不起眼的新股发行制度,已让历任证监会掌门人焦头烂额。

说白了,A股市场的黑与白、罪与罚,归根结底在于伪市场化和法治缺位。即在半计划经济半市场经济的国情下,股市很难成为一片绿洲。

其实,在200年前,华尔街就知道,新股发行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即使后来的监管升级,也不过是将重心放在惩治欺诈,至于发行价是多少,发行问题是多少,那是市场说了算。

A股市场搞了个全流通,本来有机会进入全面市场化。可是,改革者只是行半步,结果却是加重了市场的混乱。答案简单:半市场化诞生的恶魔,比全计划时代的更为贪婪,更为恐怖,更为血腥。因为在全流通时代,大小非套现成本更低。

试想,在法人股不能流通的时代,在没有做空机制的年代,沪综指都能跌至998点。现在股市做空可能盈利,跌到998点并不是痴人说梦。简单来说,如果1994年式的海南地产泡沫破灭在全国出现,股市998点肯定扛不住。即使跌到998点,中国股市的历史最大跌幅不过85%,这和美国、香港的九成跌幅仍有距离。

早期,新股发行一律最高20倍市盈率。个人认为,在审核制下,这一制度最为合理。因为即使发行资源稀缺,就不应该市场化定价,否则容易诞生高价发行圈钱的短期行为。

当下,个人建议所有新股发行上限是不得超过市场平均市盈率的80%,甚至更低,以让利于二纺市场。最佳办法是所有新股发行一律以两限出现:限制市盈率和市净率,二者倍数不得超过20倍或更低。同时,不再限制发行数量。上市公司甚至可以一次发行一万亿股,前提是有人愿意买进。

为何中国新股发行容易出现高价?原因在于发行总量控制,同时再融资和相关权证市场萎缩。如果任何一个新股上市之后,任何一家券商都可以无限量创设权证,而且备案制创设,相信市场定价给相对合理得多。

监管者以为人为控制新股发行的时间和规模,可以让市场变得更合乎国情,这完全是扭转的和错误的观点。简单比较,如果中国的猪肉价格像新股发行一样定价,结果会是怎样?

中国股市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和楼市问题一样——是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如何定位的问题。其本质上是中国股市的定位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价值观的问题。

如果中国股市的存在目标,是为国企解困,那么,股市本身的涨跌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国企融资,其结果可能是消灭股民财富。因为国企不能卖得太便宜,同时,卖完又不负责任。这是2000年以前的A股。

如果中国股市的定位是配置资源,让储蓄流向最有效率的部门,这是欧美式定位。股市涨跌与监管者关系不大,更多是是反映宏观面的变化。

如果中国股市定位是提倡长期投资,则应收取资本利得税,对短期交易收取20%甚至30%的所得税,持股一年以上免征。

如果中国股市又要为国企融资(现在还得为民企融资),又要管理指数涨跌,甚至要化解金融风险和通胀压力,即一仆多主,那么结果是几头受气,最终股市成为四不象。

可以说,当下的中国股市现状,没有一个人满意,比楼市还不如。起码楼市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受益,有房者受益,无房者的下场是开除国籍。当然,楼市可能引发王石所说的“一旦泡沫破灭,甚至可能引发动乱”,股市就算跌到1000点,啥事没有。

曾几何时,郭树清一句“新股可不可以不审”,说出了市场化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如果中国新股发行不再审核,证监会将全面精力放在打击造假、、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行为,则中国股市可能成为中国式经济模式转型的最佳试验田。

如果新股发行不再审核,则证券创新可以无限制出现。这是中国股市的真正希望所在。否则,在全流通格局下,人为制造流通权溢价,让股票估值高高在上,这除了让题材炒作遍布市场外,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试想,如果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可以在股价异动第二天发行新股、任何一家券商可以在股价异动第二天创设权证,结果会是怎样?香港股市就是这样。这只会让市场更有效率,而不是成为权力寻租的乐园。

如果不废除新股审核制,则IPO重启意味着股市崩溃。因为大小非的水迟早淹没股民的小钱袋。投资者宁可牺牲二级市场的差价,也要让大小非套现的洪水不再泛滥成灾。如果审核制照旧,则应该重新回到配售制和市盈率一律定价制,这是对二级市场的最大公平。同时,对所有大小非减持应该征收资本利得基金,相关款项用来支持股民维持和索赔行动。

令人遗憾的是,上述建议肯定是付之阙如。股民必须面对的是悲惨世界。

可以想像的是,在目前新股未能开闸的背景下,市场仍是病夫,一旦带病发行新股,直接进入肿瘤阶段。要知道,当下的股票型基金几乎在88)一线,这相当于满仓。这说明股市的供需已完全失衡。在楼市调控和银行监管升级的背景下,1600点可能都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