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滞胀是全球经济逃脱不掉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3-4-18 1:15:00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昨天说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信用长周期,还没有结束,那么何时是个头呢?我之前在帖子也多次论及过此事,前提必须是全球恶性通胀不可遏制,与经济衰退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出现后,我们才能看到这轮周期结束。 为何会是滞胀? 答案还要从信用的本质上面去找。近期金银价格暴跌,海内外评论文章一大把,其中一类最值得关注,那就是金银无价值,巴菲特就是持有这类观点——你守着一堆不能生息的金属有什么意思呢?人类有史以来产出的黄金总量,甚至不能填满一个大教堂。凯恩斯甚至鄙夷将黄金称之为“野蛮人的遗迹”。不过,我们也不必拿那二位当回事,一个不过是赚了点钱的土鳖财主而已,如果这个世界的投资者都是巴菲特的话,我们不会有电灯电话飞机汽车和电脑互联网革命,不会看见任何创新和进步,一个保守的精算师和会计师主宰的世界,是没前途的。凯恩斯呢?(⊙o⊙)…忘记他吧,这是个妙人儿,可如果人们都按他的想法做,我们不会有储蓄,而没有储蓄,是没有文明的,他的理论,是没有道德的理论。 我们都知道,千百年来,是人类历史自发选择了金银作为全球各民族社会通用货币,为何在近现代,各国政府都纷纷摒弃金银作为通货呢?因为金银作为通货,政府无法随时随地搞信用扩张,更不能随心所欲的对居民征税。不是说金银本位下没有信用扩张和通胀这回事,事实上,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存在信用扩张收缩这回事。 早先金银本位制度下,人们觉得日常市场交易携带金银不仅不方便,而且也危险,成本非常高,干脆将金银放在银行家或者金匠那里寄存,开个收条。然后大家在市场拿着收条作为流通媒介作交易。毫无疑问,银行家和金匠们很快就发现一条生财之道,那就是多发金银票据拆借资金收取利息,反正大家也不会同时挤兑金银。越来越多的金银票据在市场上流通的过程,就是信用扩张。当时一些老牌人物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这纯粹就是个骗局——貌似现在人们就是这么看黄金白银ETF,比实际金银存量多出那么多的票据发行,就是骗子嘛,这类人物包括赫赫有名的美国开国者托马斯·杰斐逊。 金本位制度下的信用扩张,也是有限度的,一旦市场出现什么差错,譬如哪家银行有笔坏账,大家就蜂拥挤兑金银,由于各银行相互之间都持有对方的金银票据,所以这是火烧连营的态势,一家出事,全行业倒霉。银行业集体倒闭,相关的企业也因为债务拖欠跟着倒闭。这就是经济衰退全流程。 这个时候,央行的作用就凸显了,它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出来为银行信用做担保。但在金本位制度下,央行的信用担保也有极限的,因为金银是有限的,央行给银行拆借资金只能是高息放贷,如果利息过低,央行金库里面的金银硬通货会很快流失掉,被人兑换走。实际利率高企,货币紧缩,对于经济意味着什么,今天随便一个市场上混过的人,大概都有谱。所以金银本位制度下,央行能防止流动性危机,防止一场金融危机演变成全面的经济萧条,但经济衰退,它其实没办法的。 但在废弃金本位制之后的法币体系中,央行就变得法力无边了,因为它的信用几乎是无限的。这一点,对于市场经济格外重要。因为在信用紧缩过程中,由于物价普跌,导致货币购买力增强,这对于债务人而言,是雪上加霜,实际债务是越来越承重,而对于债权人而言,由于货币升值导致实际利率不断高企,他们扩大投资的欲望越来越小。整个经济因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为打破这个循环,央行有责任出来刺激通胀,给债务人变相减免债务,否则经济这么螺旋下坠,也不是办法。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对于货币的观点,就在于央行应对危机不能无所作为,一味执行市场清算原则。让价格暴跌、企业和银行集体破产,然后经济大萧条固然干脆,但让高烧病人进冰窟的疗法是最糟糕的的,高烧是退下去了,但人也翘辫子。所以在经济衰退之时,央行有责任向市场开闸放水刺激通胀,缓解流动性危机的同时,有必要维持市场必要的信心。这一点,在2008年全球央行总动员中,我们看得很清楚,伯南克更是完美的贯彻了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非但如此,美联储更进一步,将整个美国金融机构和家庭的债务都国有化了。至于国有化的方式,那是五花八门、不计其数,从政府注资破产企业,到直接拿现金去购买金融企业手里的烂帐资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下,麻烦大了。 因为市场经济的决策者和主体,是一个一个的人,是人都会犯错误,所谓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群人过往投资决策出错的结果,经济衰退也好,市场崩盘也好,是让这些犯错的家伙们出局,或者最起码改正错误。但央行不断向市场灌水的结果,就是让市场参与者在做决策时更加无所顾忌,因为最后都是央行出来买单,你拼命扩张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我们看到在2010年之后,美国企业和家庭的信贷扩张又开始搞起来了,房地产形势也一片大好,华尔街银行家们的奖金也一年比一年好。所有人都这么嗨的结果,就是重蹈覆辙,意味着过去经济体系所犯的错误没有得到彻底清算。 错误日积月累是一个过程,这又牵扯到经济系统最根源的问题——资源分配。市场经济是以价格信号为指引的资源配置系统,而利率是经济系统最核心的价格信号,一旦央行有意长期扭曲这个价格信号,那么经济系统最终积累的错误,迟早会以非常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就是货币危机,简单说大家都不信任央行发现的纸币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金融市场动荡和危机之后,由于央行都能利用自身信用给市场打气,最后都能混过去。但一旦经济系统的生产效率不可能无限支撑央行的错误,最后肯定是恶性通胀不可遏制。而到了那时,不管央行如何出招,大家就对其不信任,市场价格一日三变,投资和消费都彻底被打乱了,陷入经济停滞和恶性通胀同时并存的局面,这就是滞胀。 这个过程,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全球央行都敞开了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央行算是比较自律了,但由于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并没有彻底改革,人民币的币值还是盯着一篮子外币,那么这通胀是跑不了,不过是轻点重点的问题。在2009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与四万亿积极财政政策之后,中国从上到下,都普遍感受到央行信用不可能无限透支,这么搞下去迟早会出大乱子,第一个剧烈反应就是楼市资产泡沫和通胀不可控制。但你约束自己不管用的,因为美联储在内欧美日经济体的央行是搞量化宽松无极限的,他们现在可感受不到滞胀的阴影,反正他印钞,你搞联系汇率,这些钞票都会流到中国来买走商品和资产,这就是所谓欧美日生病,中国经济吃药。 但中国也不可能永远做冤大头,考虑劳动力总量供给已经呈现下跌态势,人民币汇率低估保就业的意义不大,所以现在中国各方都有意表示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扩大,而且人民币升值步伐几乎没停过,所以欧美经济的滞胀局面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是全球经济大趋势,是全球央行和政府不断滥用信用的最终结果,这是全球经济未来几年逃脱不掉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