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国信证券事件为IPO敲响警钟

发布时间:2013-4-9 10:48:18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国信证券在最近IPO企业财务自查结束后的抽查中,有6个项目列入其中,成为证监会的抽查重点,引起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在此次IPO企业财务自查中,不少申报公司慑于证监会的要求,自行撤单退出IPO队伍,而国信证券的IPO项目撤单达到11家,在各保荐机构中列于榜首。与此同时,在此次IPO暂停之前已经上市的企业中,又曝出由国信证券保荐的两家在2012年上市的企业隆基股份和科恒股份,上市当年即出现业绩大变脸,隆基股份更是于近日发出预告,公司2012年度将出现亏损。

一个上市公司上市当年即出现亏损,这只能说明它在IPO和上市过程中有严重的作弊嫌疑。不仅这个公司是可疑的,而且为其IPO担任保荐的券商也难逃干系。按照证监会《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如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亏损,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保荐机构的保荐资格3个月,并撤销相关人员保荐代表人资格。很显然,只要隆基股份的亏损正式确定,国信证券将成为证监会上述《管理办法》颁发以后首家吃到“红牌”的保荐机构。

在A股市场的IPO领域,国信证券一向以操作尺度大而闻名业内,这家公司也因此而拉到了大量保荐业务,被誉为近几年“上升势头最猛”的一家保荐机构。即使以此次自查结束后仍留在证监会的IPO申报企业来看,由国信证券担任保荐的企业仍有55家之多,在众多的保荐机构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国信证券因此而在A股市场上被封为“保荐王”。国信证券的保荐对象之所以会抽中最多,与其保荐的IPO申报企业数量最多也有很大关系,但是,一旦国信证券遭遇暂停保荐资格的处理,由它保荐的那55家企业的IPO也将不得不暂停。

国信证券事件的发生,为IPO保荐行业敲响了警钟。一个在业内有“保荐王”美誉的保荐机构,却将一家“变脸”公司保荐到了市场上,这充分反映了A股市场IPO市场的乱象。在此次IPO暂停之前的连续几年里,IPO一直呈现“大干快上”的凶猛态势,不仅上市公司家数连创新高,而且IPO发行价也高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IPO堕落成了一个穷凶极恶的圈钱市场、抢钱市场。而在这个过程中,保荐机构实际上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国信证券为了多拉到保荐业务,推出了号称“史上最强”的高提成激励措施,鼓励保荐代表人不择手段地拉业务,并通过种种见得了人或见不得人的手段让他们顺利通过审核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这种没有规范的激励机制,使得保荐代表人可以不顾一切地拔高、放大IPO申报企业的业绩,而掩饰其缺点。以隆基股份的“变脸”来说,固然有受尚德电力事件影响这个“黑天鹅”的因素,但保荐代表人对尚德电力所从事的光伏产业的巨大风险缺乏认知,反而将企业与尚德电力的关系作为其业绩上升的保证来鼓吹,显然是在利欲熏心之下丢掉了保荐所要求的客观性要求,从而酿下了苦果。

国信证券的这记警句,不仅是敲给保荐行业听的,也是敲给市场监管部门听的。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将对IPO企业的监管责任交给了保荐机构,期望利用保荐机构的力量来遏制住IPO作伪的风气。但是,保荐机构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商业机构,它以追求商业利益为最终目标,而保荐成功一个IPO项目,对它来说就意味着大笔利润的进账。为了达成商业利益,它完全有可能与IPO企业串通一气,联手作弊,一些IPO企业的高发行价就是这样搞出来的。而一旦保荐机构与IPO企业达成了同谋,对投资者就产生了更大的欺骗性,市场监管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因此,作为监管部门来说,必须对保荐机构的商业特性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将对IPO企业的监管责任转交给它,而是应当把它纳入监管对象。从这一点来说,此次国信证券事件的发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监管部门转变监管思路,切实履行起对保荐机构的监管责任。

目前,有关IPO重启的风声已越来越紧,IPO不可能永远处于“暂停”状态,总有一天要恢复。但是,如果对目前的IPO制度不进行重大改革,仍旧由保荐机构拥有过多的权力,那么,IPO的重启只能是恢复以往的乱象,它在狂热一段时间后,将不得不以再一次暂停来收场。

 

(每日经济新闻,201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