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新闻发布制度除了“建”还要“管”

发布时间:2013-4-1 8:44:28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证监会日前表示,证监会将建立定期的发布制度,在每周五下午闭市后召开新闻通气会和发布会。这是肖钢就任证监会主席以后新建立的一个制度,值得肯定。

证监会作为国家的一个行政管理机构,按理来说,必须依照国务院的规定建立起信息公开制度,但是,在很多部委已经建立起这一制度,并且向全社会公开了新闻发言人姓名和专门的电话以后,证监会却迟迟未建立这样的制度。在证监会以往发布的一些新闻稿中,我们有时能够见到“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称呼,但却不知道这个发言人姓甚名谁。当然,证监会不愿公开新闻发言人,可能有自己的实际考虑,因为这个新闻发言人将要面对的不仅是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求,更多的可能是直接来自投资者的海量提问,而且由于股市行情一直低迷,这位发言人还会接受到无数的谩骂。现在,证监会决定建立定期的新闻通气会,算是为解决这个矛盾开拓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谁提前掌握了将会对行情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谁就等于走上了盈利或避免亏损的捷径,很多内幕交易案就是由于信息管理的失控所造成的。因此,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一直很严格,那些在信息披露方面出现问题的公司,都受到了处罚。但是,一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影响的只是单只个股的走势,而证券市场的信息并不是只存在于个股,更多宏观面上的信息能够影响到整个大盘的走势,证监会的管理却基本处于空白。这造成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一些证监会官员常常在出席一些研讨会议、论坛的发言中随意泄露证监会的决策,造成市场的波动,特别是一些在交易时间内泄露出来的信息,更是会对行情走势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造成内幕交易;二是信息披露不完整,比如目前证监会对一些上市公司展开调查,是由被调查公司发布相关信息,但投资者最关心的调查内容却一律付诸阙如,调查结果也迟迟不见公布;三是由于证监会缺少正式而又公开的信息发布渠道,一些信息在市场上流传,投资者真假莫辨,而一些证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则有了权力寻租的可能性。

在证监会建立起了定期的信息发布例会制度后,这种情况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对市场规范化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鉴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实际情况,对市场信息的发布不仅要有“建立”这样的行动,还必须有“管理”,而且这个管理的对象必须是证监会的高官。证监会的高官在一些会议、论坛上披露的一言一语,都会在市场上迅速放大,一些分析师常常会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按照自己或自己供职机构的需要将其随意曲解,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在这方面,证监会前任两位主席都有过教训。2011年5月,尚福林在上海“陆家嘴论坛”的演讲中声称,“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引起A股长时间的下跌。今年1月,郭树清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的演讲中透露,QFII和RQFII在目前占A股比例1.6%的基础上准备扩大10倍,由于时值交易时间,引起当天A股市场大涨,但境内投资者却大多踏空。很显然,这种重要信息都是不应该在这些场合随意发布的,它只能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今后对于这类重要信息,不应该由证监会官员在这种场合随意发布,而是应该纳入到证监会准备建立的这个新闻通气会上。在这方面,证监会的主席由于位高权重,更应该接受约束。

当然,更为理想的是证监会的高官应该避免参加一些非正式的研讨会议和论坛。这些研讨会议、论坛大都是由证券经营机构或投资机构举办,具有很明显的商业目的,出席者都要购买票价很高的门票,证监会高官的参加只是为论坛举办者拉到更多参会者、赚取到更多门票收入提供帮助。因此,证监会高官频繁出现于这种场合,无疑是不合适的,在这种场合随意发布证券市场重大信息,更是一种很不严肃的行为。

 

(国际金融报,2013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