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异地高考”难题求解

发布时间:2012-12-28 9:40:36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刘远举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


由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不平衡,不同户籍人群享受的 社会保障、教育等相关权益差异很大。外来人口虽然在当地上班、纳税,子女也在当地接受教育、甚至出生,但是,他们却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当地人。这种非法律认 可,但事实上的当地人状态,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权益差异和权益之争,异地高考就是一个最为突出的例子。

身份赎买

各地的异地高考准入标准,都需考生父母有稳定的工作,固定居住地,缴纳社会保险等,这意味着这些父母已经在当地完成了“身份赎买”的过程。所谓身份 赎买,即外来人员通过既定流程,交纳个税、社保,取得当地高等级居住证,进而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当地户籍权益。如果撇开对户籍制度的批判,以实然的态度承认 户籍制度已在历史中盘根错节,从避免了取消户籍带来剧烈变动和户籍实际价值的耗散的意义上看,这种赎买,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

实际上,外来人口对身份的赎买,本身就是一个地区身份价值的来源。作为一个小渔村的深圳,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进行的身份赎买,让当地身份的价值从无 到有。而诸如上海这类老龄化城市,在现收现付的社保压力下,放宽对外来人口的身份限制,实质上就是放开对身份的赎买,进而维持上海本地身份的价值——高社 保供给。如果给一个形象化的场景的话:一个有着养老、医疗压力但无需教育资源的上海老人,通过出卖自己身份下的教育资源换取了医疗资源。所以,从表面上看 来,身份赎买从数量上稀释了当地身份,但实际上却使身份的含金量增加。

模糊的道德性

如果赎买来的身份权益可以被子女所继承,从而获取异地高考资格,那就意味着异地高考所倡导的高考平权是以一种吊诡的方式进行的:它不是按学生的品 德、智力、成绩,而是按父母的能力来判断!这种平权的逻辑起点暗含了一个陷阱:如果受教育权利是青年人无差别的权利,那父母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强弱,为 何可以影响子女的受教育权?明明是一个成年人的权利,为何要追溯到另一个成年人的经济状况?

异地高考的道义和法律模糊性正在于此!好的社会改进必须满足价值观的合理性、符合程序正义、满足逻辑自洽。对于异地高考的呼声,即使撇开道德和动 机,但如果不讲公民权利的逻辑起点和程序正义,仅庸俗的以对当地的贡献来确定公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那是否意味着异地高考资格可货币化,并由当地政府出 售?

更重要的是,实施这样的异地高考的一个可能后果是:为了避免大城市的录取率下降,增加当地的招生投放,同时减少其他地区的招生,这就会进一步加重其他地区的高考难度,伤害当地考生利益。

公民权利?地方福利?

从本质上看,围绕高考平权的争议在于,“地区性高考优势”到底是权利还是地区福利?

首先,和高中教育这类明显的地方福利性不同,在中国,大学教育是实现城乡身份转化的一个节点。中国城乡居民存在经济和政治权利的不平等,而高等教育 则是转化这一身份的门槛。从这个意义上看,高考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权利,更是一项政治权利,而公民的政治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虽然目前涉及教育的 法律规定中,虽未提及户籍和地区间的平等,但这不意味着户籍和地区可以用来划分权利,因为户籍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宪法的概念,不可能出现在法律中。

继续阅读请点击下一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 中国商学院亟需教育改革
2. 为什么读大学?
3. 陈丹青:人才是个伪命题
4. 大学教育方式亟需变革

十大热门文章 TOP 5

1.中国的“第六代”领导人
2.新任总理的晋升之路
3.美国将再次改变世界?
4.媒体札记:让大家久等了
5.中国国企改革为什么难

FT图辑精选:

“异地高考”难题求解 总编辑眼中的“十八大”(第一辑)“异地高考”难题求解 历史上的党代会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610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