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是什么拖累了温州民营经济?

发布时间:2013-3-25 10:09:02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自从去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在温州开展综合改革以来,温州经济就一直聚集在社会各界的视野中。鉴于当时,温州金融综合改革适逢温州经济下行、房地产崩盘、信贷风波暴露之际,决策层希望通过将温州列为首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方面给温州金融更自由灵活的改革空间,使温州民营经济能够走出困境,另一方面通过温州金融改革能够试验探索出一条适合全国金融改革推广的新路来。

      但是试点以来,虽然金融综合改革获得了一些局部成效,但总体来看,温州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经济增长乏力,金融改革试点并没有将温州经济带出困境。2012年第一季度,温州经济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后,温州去年三、四季度GDP增速更是在浙江省内垫底。很多专家将温州经济出现的问题归咎于金融综合改革,或者将温州经济纾困乏力直接归因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没有进展。那么温州经济究竟怎么了?辉煌了30年之后的“温州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吗?

      ★脱实向虚,以钱炒钱

      随着近些年来,矿产资源、房地产、造船和金融投资等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兴起,很多温州民营企业跳出本业,实行多元化扩张。这就促使温州民营企业杠杆率较高,其中短期负债比例偏高。当然其中除部分自有资金外,温州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据统计,2011年温州企业资产负债率70%以上,而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仅为58.1%。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若是在虚拟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尚能确保无恙,但是一旦经济处于下调周期内,那后果自然不堪想像。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表明温州金融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一方面,由于早期部分企业主出走演变为民间借贷链条断裂、借贷中介倒闭的态势。个别企业主“跑路”导致企业与银行贷款担保的互保圈断裂难以续贷。借贷危机通过互保、赊销、供应链、相互借款等链条又不断扩散和蔓延,最终到2011年9月底,温州民间借贷风波集中暴发。另一方面,随着出险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债务风险扩散,民间借贷风险逐步向银行体系传导。温州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逐月上升,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初的0.44%上升到2012年11月末的3.43%,飙升近8倍。

     更可怕的是,温州民间借贷风波造成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社会诚信度下降,人与人之间信用出现问题使得社会交易成本趋向于无穷大。笔者认为,“敢为天下先”是温州经济崛起的法宝,但过度的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造成金融危机则是必然的结果。在危机暴发之后,温州人再想通过“脱虚向实”,却发现实体产业已经“空心化”。所以温州经济增速如今全省垫底也不足为奇。

     ★低成本、低价格,制约企业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选择生产与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较低的竞争性、较小体制和资本制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取得极大成功。这种产业结构演化创造了“温州模式”,也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在新形势下由于未能进行适应性调整,各种弊端开始显性化,最终由先发优势限入所谓的“代际锁定”,即一代又一代产业格局与交易方式的固化。

     温州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低的同时,其产业规模也缺乏“质”的内涵,温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所生产的皮革制品、服装、塑料制品和打火机等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力,趋同现象非常严重。正是因为温州企业长期奉行“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策略,才导致现阶段温州产业结构仍是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生产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平均利润只有5%。

     笔者认为,温州民营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国际市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旺盛,温州民营企业无心产业结构升级。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国际市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大幅减少,但是温州民营资本却看中了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虚拟经济,而这次一旦虚拟经济的泡沫都已破碎,温州人发现自已错失了很多历史契机,应该说温州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投入是很不够的。2011年温州科技经费投入总额57.02亿元,占GDP比重为1.67%,在省内仅高于丽水,比重居浙江省第10位;研发经费投入36.80亿元,占GDP比重为1.08%,也远低于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等城市。更要命的是,温州高学历人才和技术人员比重偏少。据统计,2011年末,温州拥有科技人员4.86万人,居浙江省末位。

     ★家族企业,各自为战

     温州经济以民营企业为主,据统计,2011年温州工业企业数量占比中,个体户为77%,民营工业企业为22%,国有、集体及三资企业仅占1%。毫不夸张的说,民营经济对温州经济贡献最大,影响最深。但是温州的民营经济基本上以家庭式经营为主。家庭企业缺乏现代合作精神。温州实体企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家族理念根深蒂固,缺乏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更偏重于个人奋斗,在全国各地的160万温州人大都采取独立经营的形式。这不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也阻碍了产业组织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企业发展前景受限,最终导致许多温州企业只能固守低端产业,各自为战。如果说,从前的“个人奋斗”是温州州民营经济引以为傲,而现在各自为战,却是阻碍温州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温州经济目前仍处于下行周期内,“温州模式”走到了尽头,并非是此次金融改革试点没有取得长足进展的错,而是温州的民营经济已经到了转变原有发展模式的时候了。未来温州经济要想复苏,产业转型升级是最根本的出路,当然这其中就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回流实体经济领域。另外一个就是努力打造良好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优化金融生态,大力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真正做到科技与资本密切结合。除了货币信贷和政策支持外,还需要进一步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体系的配合。总之温州从前的依赖生产低端产品和投资虚拟领域的经济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