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向东,向西,政府规划市场有多少用?

发布时间:2013-3-23 9:13:05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一直在积极推进“融入长三角”、“东向发展”的安徽省,最近明确表示要加盟“中三角”,成为“中四角”的一员,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鄂湘赣皖四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并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四省合力打造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一起,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城市群。

但是,在区域经济专家看来,安徽的发展还是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中四角”四省存在先天不足,其结构松散、经济同构度高、互补性不足、竞争大于合作,抱团合作的概念大于实质。“中四角”如何形成有共同利益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仍有待探索。

向东走,还是向西走?这是安徽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积极向东拓展,融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与东部地区的经济纽带关系日臻紧密,安徽在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地位因此得到提升。但是,安徽企业当年在“长三角”的深入,是企业在其特有的市场嗅觉之下作出的选择,至于政府在其中的推动,很难说起到了什么作用。最近几年,由于上海等先发地区正面临艰巨的经济结构转型任务,以GDP为标志的发展速度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市场留给外省的空间正在缩小。在这种情况之下,安徽提出加盟“中三角”,成为“中四角”的一员,发展目光从东部转向西部,这其实反映了当地政府的现实焦虑。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安徽经常处于“东张西望”、“左右摇摆”的境地,一会儿提“加快淮北发展”,一会儿提“加快合肥科教中心建设”或“加快皖江经济带建设”。在这些口号的背后,自然有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它们成为推动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正能量。但是,这些频繁出台的宏大口号,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政府勾画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蓝图时,常常会用政府的决策来替代市场的“物竞天择”。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政府的决策确实有重要作用,它能够迅速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一种规模效应。但是,政府的号令也常常会对市场的内生性动力产生压抑作用,甚至使市场出现扭曲。而当由政府决策所形成的热潮渐趋平淡的作时候,市场仍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很显然,安徽未来的发展,是向东还是向西,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没有必要由政府来作出决策。

在我国多年来的经济运行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一直发挥着强势的作用,政府不仅决定了GDP的增长目标,而且可以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设计发展规划,最典型的是在前几年为了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的侵袭,全国很多省市的政府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地域发展规划,中央政府也密集出台了多个行业的振兴规划。但是,这种规划除了每每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一辽炒作噪动以外,常常是热闹一阵以后便再也无人提起。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主要在于政府迷恋于利用权力来推动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经济运行自有其内在规律。具体来说,当资本面对市场的时候,市场会逼着它寻找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缝隙,并且通过市场博弈来拓展自身。从这一点来说,“向东”还是“向西”实际上并不构成一个问题,在市场机遇上,资本比政府看得应该更清楚。但是,当政府的决策在市场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时候,资本关注的就不再是市场,而只能是“市长”。

在这种由政府充当市场主角的模式之下,市场的运行将付出较高的成本。一方面,企业无法通过市场的博弈优胜劣汰,企业的做大做强只是依托于政府的特殊关照,另一方面,政府将不得不沉溺于微观经济的事务堆中,从而使其更应承担的社会发展功能受到削弱。自然,这对民众来说并不是福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在谈到此次国务院推出的机构改革时,深刻地指出:“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他解释说:“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显然,转变政府职能,相比于机构改革,这是一个更深刻的课题,还是用总理的话来说,就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改革的深入需要政府自我革新,那种以一纸规划来统领市场的制度,不仅使政府背负了太重的包袱,更重要的是,它很容易产生窒息市场创新空间、束缚市场自我造血机制的副作用,并且容易使市场竞争机制失灵。政府需要着意努力的是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奉行法治的市场环境,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充分地展开市场博弈,这样的市场,才可能是个生气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社会也就有了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享受人生出彩的机会。

 

(南方都市报,201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