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我们不要带病的城镇化

发布时间:2013-3-18 23:05:04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刘长杰 / 文

 

用迫不及待来形容各地掀起的“城镇化”热潮,是恰当的。自“十八大”确定“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这一新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之后,各地纷纷行动,抢抓机遇,急欲抢食第一块“城镇化蛋糕”。

浙江省率先发力,筹建小城市试点镇用地指标单列制度,并力争国家在浙江率先开展“撤镇设市”试点。而在距离浙江2000多公里外的内陆省份甘肃,省会兰州正借220多亿民营资本之力,试图用180天的时间推平700多座荒山,再造一个“新兰州”。

规划尚未明确,蓝图就已铺开;有些地区的城镇化动作,堪比大跃进。这让我们深陷忧虑的同时,继而隐生警觉。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始自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表面上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如果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统计上确认的总数高达2.6亿的进城务工农村人口中,在城市购房的人数不足1%;而大约只有1.6亿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余下的1亿人,仍归属流动人口序列。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走的是一条农民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工业化之路。然而走到今天,这条路中潜伏多年的政经纠葛、社会矛盾和民生之困日益凸显,中国的城镇化也因之如坐火山之上。

耗时卅年、筚路蓝缕取得的城镇化业绩,仍然留下了如此多的短板和如此大的缺口,更何况GDP冲动型城镇化简单的升级换代和粗放的造城运动了。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毋庸置疑,然而未来的日子里,当我们试图将城镇化率从51%提高到80%,我们需要为3.5亿人进城入镇做准备;而当我们试图将城镇化“做实”的时候,我们需要为6.1亿的新增城镇户籍人口做好一应准备。

事实上,无论是造城运动还是撤镇设市,我们提供的,只是城市的住房和更多的土地;我们提升的,只是城市的承载力和政府的管理权。而我们准备好发放海量的城镇户籍了吗?准备好城镇户籍“天生”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权利的均等化了吗?准备好让那些新增的城镇居民安居后如何实现乐业了吗?

我们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推进全面的改革,才能保证新一轮城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些改革,既包括户籍改革,又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体系的改革。与此同时,还必须全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赋予县区和乡镇两级政府以自主的管理权;必须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让县区和乡镇两级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地方财税的原动力,更好地鼓励和支持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保证新增城镇人口通畅就业,彻底解决农村人“进得来,稳得住,过得好”的老难题。

城镇化之路须由改革铺就。倘若没有改革保驾护航,那么再大的造城运动,都不过是重复鄂尔多斯新城今天的故事;而再善意的撤镇设市,也不过是重走撤县设市昨日的老路而已。新一轮的城镇化,绝不能重走“带病城镇化”的老路。

给农民以市民的权利,给县乡以省市级政府的权利,城镇化的果实,才能被每一个中国公民共享。 (注:文章写于20130116,原文发表在《乐居周刊》杂志0期,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