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山寨中国

发布时间:2013-3-3 23:48:41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山寨中国

这是白宫吗?不是,这是无锡的一个山寨白宫景点,这样类型的山寨景观,今天遍布神州,从文化上说,山寨精神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

 

这两天最重要的资讯,大概就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了,有朋友希望我聊聊,对不起,这个,真的腻歪了,二逼政策乘2,是二逼,乘3.还是二逼,乘以N,它还是二逼啊,愚公移山,笨是笨了些,好歹还是朝正确的方向使笨功夫啊,你要是朝地下挖掘,挖到宇宙毁灭,那山还在那里啊,如果政策真的有什么好处,那就是给分析师创造喷口水的机会……

 

好了,不提这茬了,这两天开2会,我看见有人有唠叨中国国家创新战略啥的,这话,我也听过不止一遍了,今天就贴一副我的旧作出来,算是给代表们滴两滴眼药水,提提神,这事本来和我没关系,但我喷口水了,也算尽责了,其他同志们怎么想,与我无关了

山寨中国

没有比山寨手机,更能说明中国人的创造力与抄袭和谐统一精神了……

 

                   新技术革命下的中国战略

 

战略,是泛指某一组织对某个领域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新技术革命下的中国战略,特指中国政府在全球风起云涌新技术革命大潮下的应对筹划策略,以谋求在这场生产力大革命中获得最大利益。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目前条件下,符合实际的应对策略很简单:美国是现在,也可能是今后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唯一发源地,中国当前简单模仿跟随欧美技术革新的步伐,或是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如果想成为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新技术革命发源地,那么必须法治宪政切实保障私有产权,以及放弃教育与思想以及经济领域的全面管制,同时整个民族社会的文化也要有颠覆性变革,因为新技术革命背后动力与土壤,是一个自由竞争有活力的法治公民社会。之所如此,有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技术革命具有不可预测性

今天我们回顾蒸汽机、油气内燃机、铁路、电、电脑以及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觉得这是理有固然、天经地义的高技术、高效益。但在这些重大技术革新之前,或正在发生的时候,人们不是这么认为的。就像福特回顾T型车的发明后说的那样:“当时如果我咨询市场的需求,人们肯定不会想到要一辆车,而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这个道理,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技术革命发轫之时。蒸汽机的出现,是包括瓦特在内的英伦若干有才华的工程师努力的结果,但瓦特解决蒸汽机技术难题时候,更多考虑到的是如何将一台煤矿提水的机器变成更有效率而已,他和他的同事都没想到,之后这台改良后的蒸汽机居然被各行各业所应用,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事实上,基于蒸汽机的应用者和同时代的人,都没有意识到相关发明的伟大。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火车,与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刚问世的时候,遭遇人们的讥讽不断。富尔顿游说拿破仑时,甚至被其撵出去。

山寨中国

不要被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说法忽悠住,事实上,蒸汽机革命是一群人无计划的相互借鉴创造的结果

具有使用价值的内燃机是德国人奥拓与迪塞尔发明的,但他们可没想到亨利·福特将汽车生产搞到那么大,他们更没想到格林兄弟会将其用在飞机上。经济史上此类现象层出不穷,即使现在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技术革命发轫之初,发明人可没想到今日之宏伟,当时是美国军队考虑到核战争后的信息保存安全性,电脑之间应该联网,至于电脑联网之后的技术革命,却是他们始料未及的。至于电脑,1956年第一台现代电脑的制造者IBM的董事长,声称全球一共只需要12台电脑……

即使在今日,判断一项技术的未来影响和潜在效益时,所谓的专家和权威的话也不可信。事实上每年各国申请的专利数千万,最终能被商业化的专利屈指可数。至于被虚掷在各类失败技术项目的资金,更是无法计算。对于政府而言,这其实它爱莫能及的领域,因为新技术革命面临全然未知的未来,而政府的能力,在于根据确定的知识和信息,利用权力组织动员社会全部资源去完成一个可行的目标。试问如何让一群官员去判断一个领域的技术革新前景?以及一项技术的发展空间?

 

山寨中国

历史上任何一项称得上新技术革命的事物,考察其究竟,都与自由精神有关,无自由,无创造

 

        技术革命是自由法治公民社会的系统工程

 

我们看到的技术革新,似乎是一群人在某个领域刻意钻研的结果。其实不仅是如此,这群人在新领域开疆拓土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作为支撑。

首先是思想与舆论自由。任何一项技术革命,其实都基于人们在自然社会的认识出现重大突破。以蒸汽机为首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是基于一群优秀技师与工程师努力,但这些人的知识和训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当时英国乡绅与教士群体。在16世纪早期,由于工商业繁荣引发的粮价上涨,让掌控土地的乡绅与教士群体变得富裕,这群人终日悠闲无事以钻研学问为乐,他们的知识结晶构成后来工程师努力的知识基础。至于后来内燃机以及电气、电脑、互联网技术革命,都依仗于大学各类基础学科研究人员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而这群人之所以取得突破,根本原因在于学术与思想自由,研究无禁忌,思想无桎梏,同时学术自治传统保障知识智慧生产体系运作正常运行,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其次是私有产权有效保障。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被称为康吉拉耶夫周期,长达六七十年。也就是说,从思想火花迸现到现实生产力开花结果改变寻常百姓的生产生活,整个过程需要两代人的努力。整个投入产出周期如此漫长,如果人们不是相信自己的投入会有回报,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研究人士的重大发现,如果不能保证自己活得应有的荣誉与财富,那么谁有兴趣搞发明创造的智慧生产?如果投资因为项目本身问题失败,那么投资者只能自认晦气,但如果是经营得法利润滚滚而来之后,政府充公没收,那么这种预期一旦形成,有谁去投资新技术项目呢?简单说,技术革命,从头到尾都是“企业家”行为,如果企业家的成果不能得到保障,技术革命根本不会出现。

山寨中国

录像机,日本将其做到极致,对不起,这也是山寨欧美技术,算不得什么,有人说日本核心技术如何了得,得了吧,显然说这话的人,没用心钻研一下科技史……

 

最后是国家社会的文化是鼓励创新、兼收包容。技术革命是企业家群体的“破坏性创造”,是对旧有秩序的颠覆,不仅是生产方式上,也包括生活方式。而个性独立、不盲从权威、甚至藐视权威,是技术创新者和相关投资者的性格标签。很难想象循规蹈矩、唯上是从的人,会在一个领域有开拓性的动作和成果,也很难想象巴菲特这样的投资者会在技术革新领域投资——保守者会赚钱发财但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福音。

 

同时人们抗拒甚至反感冒险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创新的失败率实在太高了。人们只看到成功的颠覆者赢家通吃的风光无限,从不愿意回忆那些输家的凄凉景象。如果一个社会对于创新有个性的输家非常包容,并乐于给其东山再起的机会,那么整个社会创新者会层出不穷,反之则是固步自封。这方面典型案例,应该是日本。尽管拥有无数精良的技术员和与工程师,但他们从未在重大领域取得像美国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日本文化对于输家从来不客气的——当然现在不会破腹自杀了,但对其精神和人格上羞辱是无止尽的,有时甚至比自杀还让人难受。这种文化下,工程师与学者之间,可能互相会比谁活做得更细致更精巧,但他们不会越出既有圈子去开拓新边疆的。

 

山寨中国

如果用人均概念表达创新力量,那么应该是以色列……

 

 

山寨中国利弊各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2012年全球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局所接受的专利申请数连续超过日本及美国,在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无论在新形专利、商标,或是工业设计的申请数量,2011年都是最多的国家。该份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的专利申请数增加7.8%,连续两年增长超过7%。而UM、工业设计,及商标的申请数分别增加了35%、16%,以及13.3%。WIPO表示,仅管经济不景气,持续成长的IP申请显示企业追求创新。2010年超越日本专利局(JPO)之后,201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进一步取代了美国的专利商标局(USPTO)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机构。2011年以前的一百年以来,全世界只有三个专利机构曾站上第一名的位置:德国,日本,与美国。

单从上述数据看,似乎反应了全球创新区域的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者的乐园。但行家会告诉你,压根不是这么回事。那些无数的专利申请,实际上中国各类人等掌握了欧美先进技术后的法律规避动作:拆开一件欧美产品的零部件,仔细观察其构造后,技术秘密有时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的事情,然后各方就稍加改造,譬如线路、外形乃至一个零部件的调整等等动作,以申请新专利。比亚迪的王传福最擅长此道,如此山寨的目的只有一个,省掉专利费,让欧美原创者一毛钱也赚不到。

山寨中国

中国山寨王,不解释……

 

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中说,他一直不明白为何欧美各国经济最高增幅只有3%,而东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动辄8%,甚至10%也不奇怪,后来他想明白了,因为欧美经济体主要靠技术进步推动,但技术革命的投入产出周期极长,从技术构想到实际见效,往往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样就抑制了经济增长的天花板。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不是这样,他们可以直接抄袭欧美经济工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成就,不需要那么多投入成本,就可以达到欧美国际生产率水平,经济增长高达10%也没什么奇怪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界杨小凯与林毅夫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争论的核心所在。前者认为制度改革不可规避,后者却认为,学习欧美先进技术就可以达到他们的经济水平。撇开观点对错不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之所以山寨欧美技术,而能高速增长的根源,在于他们省掉了巨大的专利费用。

单从社会条件上看,中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者乐园,不可能产生新技术革命。大学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学术与研究自由不存在,学术自治机制的匮乏,使得中国教育界抄袭成风、斯文扫地。更糟糕的是,中国教育体制本质上社会精英选拔机制,而非知识传授系统。训练学生的集体认同意识是其教育文化核心,考试选拔的标准是记忆力与既有知识体系的认同,而非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体系培训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技术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文化对于输家的态度,虽然比不上日本社会那么严厉,但远非美国那么宽容。在中国,循规蹈矩、沉默寡言、老于世故的人,似乎更容易成功,个性鲜明、不墨守成规的人经常被视为异类。这并不是一个欢迎企业家颠覆性破坏的社会文化。

山寨中国

中国不可能有真正的技术革命,至于为什么,不解释……

 

最糟糕的是,中国并不是对私有产权有效提供保障的国度。政府可以随时以任何理由将你的财产充公没收。技术革命是个长周期,如果企业家甚至连几年之后的政治前景都不敢预期的话,那么他们的行为肯定急功近利,不可能为技术革新做长期投资。从2010年开始,中国富人阶层的移民浪潮风起云涌,这种情况下,谁会考虑十几年之后的长期投资的后果呢?

 

结语:作为一国战略,是政府官员为长期所定目标而做的大致筹划。但在技术革命方面,如果不出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前提下,山寨欧美技术是最实用和有效的路径。至于遥远的未来,引用路易十五的那句话作为注脚最为恰当: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中华民族是最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不可能一直如此,迟早会焕发创新精神的,但他首先需要打破桎梏,不说了,你懂的……

 山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