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银行的嫌贫爱富,是经济社会最大的不公

发布时间:2013-3-2 10:45:56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投资贷款需要抵押,这是自古以来,在大小各国,都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这件人人都认为合理合法的事,实际是最不合理的,因为国家的投资款本来是不需要归还的。而它又是造成现在社会贫富悬殊的罪魁祸首,所以是经济社会最大的不公。

在经济社会的早期,货币只是人们交换商品的媒介,是要有商品才能交换到货币的,如果你没有商品去交换货币,而又要得到你想得到的商品,就需要到相当于银行的地方去借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你想要的商品。这时,相当于银行的地方需要抵押,这是合理的。因为你借的货币实际就是借的商品,只是因为市场上的商品不会有人借给你,所以就从专门能借出货币的地方去借。因为你的行为是在透支,银行就必须要考虑到你的偿还能力。

而在这一阶段,人们发财的机会是一样的,谁勤劳,谁聪明,谁就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商品,谁就能将商品拿到市场上交换到更多的货币,谁就能更发财。而并不是只有富人才能制造商品,也就不是只有富人才能赚到钱。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只是当前家庭拥有财富的差别,而以后创造财富的机会却是一样的,没有半点差别。无论谁都可以凭劳动和聪明才智发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生产越来越复杂,很多商品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无法生产出来的,或者是无效率的,于是出现了分工与合作。大家分工与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多生产商品,然后能将商品在消费市场,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在理论上,既然是合作,那就是共同生产然后共同分配。共同生产不仅有由组织者将许多的劳动力组织在一起共同劳动,完成某一部分产品的生产;也包括由组织者组织劳动力,将商品生产成半成品以后,再交给下一位组织者,由下一位组织者组织劳动力继续进行生产;直至将商品生产成消费商品。共同分配就是共同生产的商品,最终交给消费市场获得货币后,再将货币分配给大家(至于谁分配多少又是一回事)。

这样说来,由有能力的人组织大家进行商品生产,我们习惯叫这样的人老板,老板在组织劳动力完成一部分劳动,将商品加值以后,交给下一个老板继续组织劳动力继续生产,这之间的交接是应当打一张收条就行了的;每一个投资环节里,每一个劳动力劳动了多少,应得到多少收益,也是应当由老板打张收条就可以了的。因为商品还没有生产出来。要将产品合作生产成了最终消费商品,最后一个投资者在消费市场交换到了货币时,才能再凭收条将该货币分配给所有合作者的。

就如当年生产队的记工薄,每个社员的劳动时间,当时只是记了个数的,一个劳动日,能换来多少货币,是需要到年终决算时才知道的,也是要到这时,才能将你的收入拿到手的一样。

也就是说,合作生产商品本来是不需要货币的。

然而现实并不这么简单,因为人们不会相信,老板们最终一定能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商品,并从消费市场,交换来消费货币。更难相信,老板们一定会把交换来的货币如数分配给所有劳动者。所以人们要求预支,要求劳动完成就要得到报酬;也因为商品生产太复杂,要有很多的人共同劳动,也要有很多的老板交接产品,所以会无法搞清楚谁将得到多少收益,所以不可能到商品生产全部完成,在消费市场交换到货币以后再来分配。

所以因为缺乏信用,个人的收条是不会有人接纳的。所以这种生产方式不会出现。

 

正是基于缺乏信用,所以在复杂商品生产的初期,都是由有价值剩余的人来组织生产的。他一边生产,一边可以将他以前的剩余价值分配给这次生产中该要分配到收益的人。

于是投资市场就产生了,货币成了投资市场里不可缺少的要素。

于是资本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社会也就形成了。

在这个社会里,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政府的作用,还不知道大家的合约有多么大的效用。所以资本家凭着拥有财富的优势,得到了民众的信任,只有他们能组织劳动者进行生产,所以他们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财富。这虽不公平,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是人类社会还不能深刻认识货币的必然代价,是无可厚非的。

 

 随着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复杂,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也无法满足商品的大机械化生产了,也无法满足商品量的不断加大、产业链的不断加长了。货币量需要大量增加。并且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货币不一定是要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而是只要大家都信任就行。于是国家从整体利益考虑,将一张纸印成钞票,替代了金银。国家担保了老板将能生产出人们有用的商品,并能分配给劳动者的信用。人们不可能相信一个人的一张收条,现在国家制定了通一的收条,并约定了它的购买效力,强制民众接受,所以民众都相信它了。

  于是商品生产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投资市场,卖方将自己完成了一部分的商品交给买方,并将能否得到市场认可的风险一同交给买方,而买方用从银行借来的一张纸,预支卖方应得的自己商品分额的那部分收益,如此进行交易。而在买方将半成品从上家买来,并完成他在商品上的那部分劳动以后,让商品增值以后,他又与下家交接,他又变成了卖家,而且同时还不止与一家上家或者下家交易。如此就象接力赛跑,交接接力棒一样,让产品不断增值,一步一步接近消费品。最终将产品由自然资源生产成了消费商品。

投资市场里交易的那张从银行借来的纸,它的作用就如一张收条,买家将商品交给卖家,卖家给买家一张收条,只是这收条是通用的,面额是固定的,是国家强制了购买力的,所以它拿到消费市场去是可以买到商品的。它与消费货币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是作为媒介在进行物物交换,而是在通过交接的形式预支商品的收益。

      由此看来,在消费市场国家强制纸币的信用,就是在两者之间的强制,即买家和卖家,这个强制度不大,因为必须是卖家才会成为买家,这个强制,只是一个公证。卖家将商品交给了市场,他本来就有将另一个商品交换回家的权利,国家只是做一个见证。所以,没有商品交给市场的人,就不能拥有消费纸币,他实在需要消费纸币就需要到银行去借,这就是透支,所以透支银行要有抵押,这倒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投资市场里的货币,国家强制的不只是在消费市场里的一样,是对货币能买到商品的公证,而且是一种担保,担保投资者会用此货币生产出一种有用的商品来。因为如果没有生产出消费商品来,政府无故将货币投入市场,消费市场上其他商品就会涨价,也就是对其他拥有消费货币者财富的掠夺。所以,对投资货币强制的,不只是购买力,而更是对投资者能力的担保,担保投资者能生产出消费市场需要的商品来。只有在投资商品生产成了消费商品,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投资货币变成了消费货币时,国家对投资货币的担保才算完成了。

 过去因为缺乏信用,需要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才能做为投资货币。让资本家们发大财了。现在国家强制了货币,让一张纸有了信用,有了购买力,那么,只有资本家才能当老板,才能发大财的局面就应当打破了,因为这张纸是国家印刷的,是需要所有劳动者认可的,那么它也应当属于所有劳动者。那么所有劳动者就应当能象过去资本家一样,都可以当老板了。

 然而,所有银行现在的做法是,谁家里富有,有抵押,就将这张通用的收条借给谁,看的是谁有能力赔偿这张纸。认为如果是他们生产的商品,没有人要,亏损了,他就可以将家里原来的财富作赔偿。所以还是谁富有谁才能当老板。  

 其实谁能组织大家生产出大家都需要的商品,与谁家里有没有财富是两码事。其实,国家发行投资货币是不需要再收回去了的,是不需要看谁有没有能力赔偿这张通用的收条了的。

  国家发行投资货币,就是为了投资市场能有货币,交接生产投资商品。之所以要强制它的信用,是为了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它。对国家来说,投资货币就是投资市场里一张通用的收条,它就是一个工具,它就象链条一样,能够带动着商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消费商品。只是这通用的收条,将投资商品生产成了最终消费商品后,并交给消费市场后,它就变成了消费货币,就是媒介了,就能在消费市场买卖东西了。

生产是要不断进行的,绝不会间断,所以这通用的收条也是绝不要再收回去了的。现实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国家将借给投资者的所有货币都收回去的事。总还是每年都增加对市场货币的投入,因为国民的生产能力总是在扩大,投资量总是在增加。所以国家是不需要考虑组织者,能不能赔偿得起这张收条的问题的,要考虑的是投资货币只能拿来投资,不能用于消费;要考虑的是组织者,能不能带领劳动者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商品来,也就是能不能归还这张通用的收条,而不是赔偿。能归还则说明他组织的生产是最有效益的,是最好的生产。而能赔偿却并不能说明这些。

国家的投资货币是不能借来用于消费的,如果国家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这些货币都用于了消费,那物价就会猛涨。其他消费货币持有者就会吃大亏。就算借款人有抵押,也没有意义。而如果用于了投资,并生产出了人们需要的消费商品,那么这张通用的收条就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消费货币,因为消费市场的商品增加了,他进入消费市场就不会引起商品涨价。等它在消费市场购买完消费商品以后,交回到投资者手里时,它又变成了投资货币 ,又会作为投资工具生产出商品,那么它就这样会一直在投资和消费两个市场里循环。国家就不需要再收回去了的。

打个比喻,一个国家的劳动者去山里采果子,以前是空手去摘,所以各自为占,现在国家发现了一个工具---框。背着框去摘果,人们摘果的效益大大增加。然而需要劳动者分工合作,比如需要有人组织劳动者进山,观察判断哪个山头果子最多,需要有人背框,有人送果,有人摘果,这组织者就叫老板了。完工之后,谁劳动了多少,老板就发给谁多少个框。老板除了发给劳动者的,剩下的框就归自己。任何人都可以凭框到市场上去买果子,老板将多少果子交给市场,市场就会又有多少框给老板。框就这样既是人们摘果子的工具,又是分果子的媒介,不断在老板和劳动者手中转来转去。

应当由谁来当这个老板呢?国家的框首先交给谁来管理和分配呢?这应当是这群劳动者来决定的事,是谁有威信,谁能带领大家摘到最多的果子就应当谁来当老板的事。如果没办法确保谁一定能带领大家生产出更多的果子来,就将框平均分配给劳动者,让劳动者自由选择谁当自己的老板。然而国家却按谁家庭富有就由谁当。理由是,如果他亏损了,他自己最后没有赚到框,还将国家借给他的框都弄没了的话,他还有能力用自己家里的框赔给国家。你说这好笑吗?

这些框是国家用印钞机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摘果子的效率,让大家能摘到更多的果子。在组织者手里变少了,就说明这一群劳动者,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却没有摘到足够的果子,劳动力浪费了。但框并没有损失,框就到了另外的国人手里,它同样在提高劳动者效率,所以对国家来说,框是不需要赔的。当然亏了不赔就对其他劳动者不公。但如果框是公平的借给了所有劳动者,就不赔也是公平的了。当老板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框,而国家却只看谁有赔偿能力,框只借给有钱人。就象选运动员看谁长得漂亮一样,这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在我们的投资市场,投资货币就是这些框,也是一个生产商品的工具,它就是投资商品的载体,带着投资商品一步一步进入消费市场,并且这些投资货币,在完成投资的使命以后就进入了消费市场,就自动变成了媒介。所以只要是公平的分配给所有劳动者。亏了也是不需要赔的。

国家对一张纸的强制性,是需要国内所有公民认可的,所以它附于了强制信用效力以后,就应当也是所有公民拥有。所以,投资货币交给谁组织生产,就应是所有公民说了算的了。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公平的办法就是将投资货币平均分配给所有劳动者,然后由劳动者自己选择,市场调节,他认为谁行,谁最有能力带领大家生产出人们最需要的商品,他就能得到更多的收益,他就将自己的投资货币交给谁。

 

现实社会中,国家的投资货币,是国家印刷的,是用国家的信誉强制公民使用的。名义上要有抵押,但从来就没有真正收回来过,这个有钱人借了,还回来,另外一个有钱人又借去了。并常常是这个人借了,过不了多久又是他借去了。国家发行的钞票,总是在有钱人口袋里滚来滚去。越是有钱的人,越能借到钱,也越欠国家的钱。有钱人是大把大把的借钱,长年累月的欠国家钱;而穷人则别想借一分钱,世世代代都借不到钱。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本来谁当组织者,不应当是一个有很大差别的事,如果当老板是谁都可以去当的话,没有附加条件限制的话,那就会是市场调节,谁适合当老板,谁当老板就会有利,就会是谁当;反之,就还不如当普通劳动者。当老板的人多了,收益就会减少,当老板的人也就会减少。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就会大大的降低。然而在现实中,当老板需要抵押资产,家庭富裕才能从银行借到钱,这就制约了很多有能力适合当老板的人,这就使得当老板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也就使得当老板越来越富有。于是,家里越富裕,就越能从银行借到钱;越能从银行借到钱,就越能当大老板,也就越能赚大钱。老板越大越好当,所以,贫富的差距又造成了创造财富机会的不平等。越有钱机会越大,越没钱越没机会。一代人穷,世世代代都别想翻身。

 有人可能会说,要是国家的钱借给了一个家里没有财富的人,他亏了怎么办?他亏了是他自己的事,他亏了就是国家里的另一个人赚了。

国家的钱借给了老板,他亏损了,说明他的商品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都浪费了,自然资源也浪费了。就算他将自己家里的财产换成货币赔给了国家,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赔偿对国家来说是没意义的,国家缺的不是货币,国家需要的是增加商品。

 这种不合理的情况是怎么出现的呢?这是因为人们对货币的认识错误产生的。对民众来说,因为国家强制了货币的购买力,任一货币都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所以货币就是财富。而在投资市场,货币又是生产商品的工具,由于商品生产的复杂性,需要货币作为连接各生产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的纽带,所以它必须是先于商品诞生的,也就是还没有商品生产出来,就需要先制造出货币,用这货币作为链条,再制造出商品。

对国家来说,货币并不代表财富,(如果能代表财富,那国家就专门开动机器印钞票就是了)。国家发行货币,将货币交给投资市场,就如向市场投放生产工具,是为了更多的生产商品,是不应当再收回去了的。只是这货币完成投资任务,将商品生产成消费商品以后,它就变成消费货币了,它就是媒介了。所以国家也不要因为市场上商品增加了,再向市场增加媒介。

而人们对货币没有这样的认识,

国家也总是把货币当成财富,不肯撒手。

资本家用剩余价值投资,投资要有真金白银,而真金白银并不是国家所有,而是某一部分人所有,所以借了当然要还了。人们没有认识到,因为国家印刷了纸币,纸币是所有劳动者共同的合同,又用于所有劳动者,并且是想要多少就能印多少的,所以就是不需要还的。只要公平分配就行了,只要是用于投资就行了。但人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

你可能会说,老百姓的储蓄不是一部分人的财产吗?银行用储蓄去投资了不还怎么办?那我就告诉你:国家可以印钞票了,国家强制了贷币的信用,并要求全体老百姓都接受,那就根本不需要剩余价值去用作投资了。储蓄可以收在国家的仓库里锁着,储蓄人自己要用时银行再取给他。当然,国家不必真这么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印刷成本,这张纸是可以一纸多用的。只是数字上如此而已。只是说明,储蓄和贷款都是不要利息的,只要有点手续费就行的。

事实上,国家的贷款年年增加,老百姓也没有谁想取钱取不出来过。国家的钱长期借给了一个特别的阶层——有钱人,从来没真正还过,仅仅只是有个数,知道这笔钱在哪里而已。这与发给老百姓有什么区别?钞票对老百姓是财富,但对国家来说就是一个生产财富的工具,干嘛不肯撒手呢?

如果将投资货币发给老百姓,那么老百姓就有两种财富,一种是投资货币,由政府发放,也可以是政府给的一个数子,这种财富只能用于投资,可以自己用于投资,也可以入股分红给别人投资。另一种是消费货币,这种货币是老百姓自己赚的,通过劳动,通过投资,通过入股分红等的收入,这种货币能用于消费,但原则上不能用于投资。之所以要有区别,是为了保证投资与消费所用的货币数额都在合理范围内。国家有能力操控。

至于怎么样操作,才能达到上面的目的,这是有待商榷的,当然经济制度必定要有大的变革。但对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今世界来说,这绝不会是难事。

这样,社会财富的尖子塔结构的局面就会改变,贫富严重不均的情况就会消失。贫苦大众就真正能得到解放了。

国家用于投资印刷的钞票理应是属于所有劳动者的,而使用权却只在少数有钱人手里。这严重不合理的现象却还被所有人都认为合理,这是我们当今世界最愚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