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日本政商双簧戏 谈判桌上的博弈

发布时间:2013-2-21 13:54:09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日本政商双簧戏 谈判桌上的博弈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www.baiyimin.com)  2004年5月27日,曾任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室长的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和日本《东京新闻》记者乘坐飞机,对中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随后,此二人连续刊登《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等报道和述评,称“中国正在开采的春晓油气田群距离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只有5公里,与1998年建成投产的平湖油气田相比,向日本方向推进了65公里”,并惊呼“中国的油气田会像吸管一样,把原属日本的油气资源吸走挖空”。
  一时之间,日本主要媒体都把关注焦点放在东海,且均指责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要求政府采取断然措施,捍卫日本权益。此时,“吸管效应”、“春晓”工程进展的迅速和日本媒体的指责令日本政府备感压力,遂加大了同中方政府的交涉力度,态度也越发地强硬起来。同年9月,英美石油公司突然退出春晓油气田的开发,让东海油气田变成彻底的中日之间的对决,中日形势一度急转直下。
  时至今日,日本对东海的觊觎从未停止过,不管是给东海气田起日本名还是涉及气田与中国的政治谈判都彰显了其不轨野心。
  谈判桌上的博弈

  鉴于中国是日本产品巨大的输出市场,以经济团体联合会为首的日本财界并不希望东海划界及钓鱼岛问题影响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为此,在最关键的时刻,素有“财界总理”之称的经团联会长奥田硕敦促日本政界与中国展开共同开发东海的谈判。
  在经过11轮的谈判之后,中日政府终于达成了共同开发东海的共识,三菱财团的新日本石油也跃跃欲试地准备参与进东海的合作开发。
  2004年6月9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的“东盟10+3”能源部长会议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用吸管吸杯中果汁的方式,向时任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发难,提出所谓的“吸管效应”,并要求中方向日本提供相关的采掘数据。中川昭一还表示,如果中国继续漠视日本的要求,日本就可能派遣调查船到上述海域调查和开采天然气。
  同月21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三届亚洲合作对话会议上,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向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然而,川口顺子认为中方在东海地区勘探石油有超越中线的嫌疑,可能“侵害”了日本的海底资源权益,因此拒绝了中国的提议,并要求中国提供“春晓油气田”等中国在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内开发的一系列海底油气田的详细资料。
  为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2004年10月25日,以时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为团长、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官员参与组成的中方代表团,与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薮中三十二为团长、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海上保安厅等部门官员组成的日方代表团,在北京举行第一轮东海问题磋商。在10个小时的会谈中,双方简述了各自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立场和关切,但没有达成共识。
  密谋先行
  作为反制中美4家公司联合开发东海春晓气田的行动,2004年2月3日,代表日本财界意志的“经团联”率先主导成立了日本大陆架调查株式会社,注册资本1亿日元,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石油公团旗下)和新日铁株式会社(属三井财团)各持有30%的股份,鹿岛建设和大成建设(属富士财团)各持有15%,五洋建设持有10%,石油资源开发的顾问铃木启之出任社长。
  2004年7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东京召开紧急记者会,宣布给予帝国石油株式会社实施中日两国间有争议海域东海海底资源探查试采权,并同时将三个已正式投产的中国油气田“春晓”、“断桥”、“天外天”另命日名为“白桦”、“木南”、“桔梗”油气田。
  与日本政府表态截然不同的是,日本媒体和石油公司的反应则较为冷静。日本《读卖新闻》在中川昭一批准帝国石油的钻探申请之后报道称,“由于预计真正开始勘探的时候,中国肯定会找日本的麻烦,日本政府寻找勘探时机时也会相当地慎重”。
  帝国石油株式会社东京总部发言人宿太凯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被授予开采权,也不意味着就能立即开采。因为我们不能在有争议的地区有任何行动。我们还在等待争议消除。”他还表示“我们相信只有两国关系和平,这个区域成为非争议区才能够开采”。事实上,帝国石油此前就主动寻求与中海油在东海合作,并在1993年参与了中海油的东海招标获得了两个区块的石油合同。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推动下,为了能在国际石油资本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2005年11月5日,帝国石油和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在东京宣布,两家公司将于2006年4月共同设立控股公司,进行统一经营,并将于2008年实施完全合并,完成经营资源和资本的全面整合,以增强在国际石油开发领域的竞争力。
  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作为日本政府的国策企业,由石油公团旗下的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在1966年设立,是日本国内最大的石油资源开发企业,后来经整合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实际控股。而帝国石油是当时日本第三大石油资源开发企业,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每天可生产50万桶石油,约相当于日本每日进口原油的10%。
  对于此次合并事宜,东京的分析家认为,两家公司合并将大大提升在东海海域试开采石油天然气的能力和可能性。与此同时,《日本经济新闻》也称,此次合并将会进一步加剧东海的资源争夺冲突。
  政商联手
  日本单方面主张的中日东海“中间线”附近是中日两国的争议地区,所以,获得日本政府批准开发该地区的帝国石油和石油资源开发并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在等待中日之间的谈判结果。
  不过,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一再坚持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导致中日政治关系恶化,经济关系也受到影响,于是日本商界领袖决定访问中国。2005年9月30日,包括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奥田硕、新日本制铁社长三村明夫、住友商事会长宫原贤次等在内的日本企业游说团秘密访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了约一小时的会谈。此前4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接见了奥田硕等人。
  日本经团联是由日本六大财团下属的及其他一千多家公司共同组成的经济机构,被称为“日本经济内阁”,直接左右着日本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向,担当了“准政府”的角色,而经团联会长也被称为“财界总理”。因此,经团联会长的对华态度可以看作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风向标。
  事实上,奥田硕对小泉损害中日关系的行为也多次进行反对。2005年5月23日,奥田硕就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公开指出,“个人的判断不同于立足在国家利益上的判断,请(小泉)务必正确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慎重处理参拜问题”。
  “财界总理”奥田硕的表态,小泉纯一郎必然要郑重考虑,因为小泉第一次当选为首相正是因奥田硕的公开支持才得以实现。在大选的前三天,经团联会长奥田硕(丰田汽车的会长)出面呼吁各界支持小泉。凭借“经团联”在日本企业界的地位,毫无疑问,奥田硕的呼吁代表了日本企业界在大选中的主流倾向。
  经过中日两国经济、政治上的积极互动,以及从2004年10月25日开始的11次中日东海谈判之后,最终,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政府宣布,双方针对东海油气田问题正式就共同开发达成共识。具体内容为:(1)两国将共同开发横跨日方主张的专属经济区(EEZ)边界线“日中中间线”的龙井油气田外围海域;(2)日方将向中方已着手开发的春晓油气田出资;(3)对于其它油气田外围海域,双方将继续协商,暂时搁置边界划分问题等。
  中日两国政府达成“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共识”之后,三菱财团的新日本石油很快行动起来。2008年6月21日,《日本经济新闻》报导称,新日本石油和帝国石油正在考量中国东海的勘探计划。帝国石油可能投资春晓油田的开发,新日本石油则希望加入中日两国协议,合作参与其他的东海油田的开发计划。
  三菱财团的新日本石油与中国的合作可追溯到2002年5月,新日本石油(当时是日石三菱)与中石油旗下的中国联合石油公司(简称:中联油)签订了一项为期一年的C级燃料油供货协议。从当年6月开始,新日本石油每天向中联油提供4500桶燃料油,这些燃料油主要用于电厂发电。这项与中联油公司签订的协议,是日本石油公司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长期燃料油合同。
  2004年7月,新日本石油与中联油再度联手,签订了《石油产品委托精炼合同》,从中东购买原油,运到新日石的6个炼油厂,加工成石油产品后,再由中石油用船运回中国销售。
  此外,三菱财团的新日本石油在中国也有自己的投资企业。早在1995年11月,中石化、新日本石油、明和产业株式会社各投资50%、40%和10%成立了天津日石润滑油脂有限公司。2005年5月25日,新日本石油与明和产业株式会社各投资90%和10%成立了新日石(广州)润滑油有限公司。2006年初,新日本石油在中石油下属的北京加油站中推广汽车维护服务。
  与新日本石油同属三菱财团的三菱商事(综合商社),也积极展开对中联油的公关活动。
  最新消息显示,三菱商事于2012年5月16日公布,其将与中石油、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及韩国KOGAS公司共同开展在加拿大西海岸的液化天然气(LNG)开发项目,总产量将达1200万吨,总投资额将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8亿元)。其中,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拥有该项目40%的权益,三菱商事、中石油及韩国KOGAS公司都分别拥有该项目20%的权益。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www.baiyimin.com)出处:红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