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产业还有救吗?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才展翅飞翔”,200年前的黑格尔提出了文化衰败的经典命题。文明只有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并走向江河日下的颓势,对该文明的反思才被提上日程。
现在,这种悲剧可能要降到中国文化的头上。“不要假装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了,传统早已割裂,我们是个无根的民族,精神一片荒芜,伪造出的传统只加剧了我们的虚伪,凸显了我们的空洞与脆弱”,新锐作家许知远颇有忧虑地写道。许知远的担忧,只是10年来众多对全球化恐惧声中一声亢奋的吼叫。
20年前,全球化加速,贸易和资本流动受到欢迎。与资本和技术一同流向穷国和弱势国家的,是强势入侵的欧美强势文化。在现代商业社会,这种强势文化具有极强的标准化特征和规模收益。所以,当一个商人想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供给玩具时,他的最佳策略是引进东南沿海的技术和经验,或者甚至直接从那里购进玩具。
现在情况有所逆转,这种植入式的生意逐渐面临挑战,全球化正在迎来疑虑和敌视。在文化界和知识分子当中,表现为不断被提及的文化乡愁和文化焦虑。人们的疑虑是,传统上用以维持社区关系和互动的地方性知识被挤压成碎片、散落甚至消失之后,会不会有一天发现我们处在一个“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的尴尬状态?
在坚信市场力量的一群人看来,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一个开放和不可逆的市场机制,可以催生文化的多样性而非同质性。大名鼎鼎的泰勒·考恩(Tyler Cowen),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系教授,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考恩说,全球化对传统文化虽然有破坏,但市场的“创造性破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创造了许多不同类型、风格与媒介的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作品。
一开始我认为这种观点有道理,但在游历了少数民族聚居的滇南之后,我变得忧虑了。我甚至认为这种对市场的过度依赖,可能把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和文化驱逐了,要知道这些文化和传统是早先一些商业和生产活动的基石。
在昆明通往北京的火车上,与刘继勇的一次谈话证实了我的担忧。当我们谈起西南一带的建筑时,刘继勇表现出一脸的惆怅。对从火车窗口一闪而过的灰白色建筑,刘继勇很不屑,“看着这些瓷砖白墙和红砖,我就觉得不舒服。”刘继勇,一个三十出头的老男人,家在云南玉溪,每年要跑到北京以北的地区打工。当问到为何不待在昆明时,他说自己没文化,传统的手艺已经派不上用场。这是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虔诚,但从侧面敲击出传统在现代面前的失落。
在他的家乡,以技术和财富为标志的现代化遇上了发展旅游业的冲动,现代元素顷刻之间就占领了这个有多年传统积淀的地方。在云南,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都有NBA和欧冠比赛看;不时把头伸出窗外,总能看到丰田车、宝马车、奔驰车等排起的长龙;从一家麦当劳到一家肯德基店甚至都用不了你多少时间;大型超市、购物广场和汽车,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远道而来的游客把大把大把的银子留在这里。经过长期开发建设和精心培育,云南旅游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10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4%。如今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全省GDP的7%左右。从这一指标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掩盖在繁华和妖艳外表下的,是云贵地区传统文化和民族特征的衰落。走在这个最具种族风情的地方,看不到这种文化的魅力。为了找到一件制作精美、并带有民族味道的小礼品,我从昆明的南城到北城,再从西城到东城。在一些受人欢迎的旅游城市和景点,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从昆明到滇南,一路的景点和城市的礼品店里,甚至找不到一件由当地人手工打造,并且讲述当地民族遗留下来美好传说的小玩意。
在云南大学附近的文化巷,当问起这些正在消失的工艺时,一个在店里打工的当地小姑娘表现出一脸的茫然。看上去这些祖先遗留给他们的东西与他们无关,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接受朋友送来的LV包包和苹果手机的外壳;如果是小孩子的话,你最好送他跟哈利·波特有关的东西。
在这种强势的文化和商业面前,很多传统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地域文化、气质和自信黯然失色,以规模优势和标准化诱使落后地区放弃自己的产业。在彻底摧毁年轻一代的自由意志之后,把所有落后地区的人拖入到全球化和现代工业的机器中。落后地区和国家一旦形成这种螺旋结构,就有可能陷入一个低水平循环当中。
这种气质和自信的衰落,只有从建筑这种能与自然构成对立的事物中感知到。代表着现代建筑素材的瓷砖、水泥和砖瓦进入这些地区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采用了这种现代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的进入村镇,使农民丧失了自建房的本领。在现代化的建筑面前,中国少数民族积累了几千年的建筑技术,被一扫而空。
这种对立和冲突以及气质和自信的衰落,在文山州一个镇子的街道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文山州的一个乡镇上,街道两旁布满了商铺,装点这些商铺的风格不再具有民族格调。在街市的末端的一个墙角里,蹲坐着一个须发不整、精神萎靡的年轻人,年轻人的左边是从家里带过来卖的十几只鸡,这些鸡装在一个破旧的竹篓中。年轻人的右边,是一个五金器具摊点,摆在摊子前面的喇叭吆喝声令人不安。蹲在中间的这个年轻人,与这个被现代化了的街市格格不入。
如果你想在云南寻找《赛德克·巴莱》中那种土著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的话,那还没出发就已经错了。财富和技术的力量已经将公共商业和全球文化的影响扩展到了空前的水平。建筑、工艺、商业,附着在这些之上的文化和气质,都彻底沦丧了。
如果对此不加以警惕,冲突机制走向的结果是民族文化被强势的主流文化同质化。即未来云贵地区的民族文化将失去其赖以发挥作用的社会心理认同,走向文化衰落,失去民族文化精神特质。
非对等的文化市场开放,将迫使传统资源商业化。旅游业是用一个链条串起来的服务业,为适应商业化将被彻底改造。随着逐年成倍数增长的外来游客数量,代表着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的新城区崛起,迎合需求的生活服务理念及消费娱乐理念渐渐取代原有的民族概念。而许多物质性的日常消费品、旅游品、艺术品等,为了满足大量的商业性需求,不得不批量化地生产,这些产品从其他文化地区生产,民族文化则以商业符号存在于其中,但已经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艺术品的生产也受到市场需求的冲击,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得不改变,创作周期缩短,创作质量不断地降低,为迎合主流文化的消费者,艺术品所带的审美品位将是趋向于大众文化的喜好,例如传统的木雕逐渐演变成奥特曼。
8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和时间上重新发掘潜在的价值,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保护就是收益”。重温30年前的历史,中国应该吸取其中的教训,警惕文化和气质衰败之后产业的同质化。现在,是时候提出一个“保护就是收益”的口号了。
上一篇:2013年重组大戏谁火谁死?
下一篇:春节回乡见闻
·上海发展平台经济的战略思考2013.02.18
·吴敬琏中央应尽快建改革工作班子2013.02.18
·盘点四股神向班长叶荣添错判 史玉柱受追捧2013.02.18
·12只*ST股今日复牌 专家提醒追高有风险2013.02.18
·万科牵手美头号房企进军美国 王石微博确认消息2013.02.18
·质量升级“逼宫” 油企几家欢喜几家愁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