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2013年重组大戏谁火谁死?

发布时间:2013-2-14 15:02:23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2013年重组大戏谁火谁死?

中国第一整合专家  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  吴东华

写于2013年2月14日星期四  我的博客http://wudonghua020.blog.163.com

国内对于产能过剩引发的重组,表面上看来,很有科学性,实际上,笔者认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么,2013年重组大戏中谁火谁死?

2013年重组大潮中谁死?

笔者认为,产能过剩行业重组,基本上都是死。比如钢铁业重组,百货业重组,酒店业重组,商业地产重组,购物中心重组,太阳能行业重组,煤炭行业重组,PC业重组,智能手机业重组,等等。

2013年重组大潮中谁火?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以单一产品进行股份制的重组,必定火,会获得重生。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与配套上下游紧密业务企业重组,必定火,会获得重生。技术行业进行跨业重组,必定火,会获得重生。

2013年国企央企重组谁火谁死?

笔者认为,凡是把房地产全部重组到一起的,死亡的概率较大。凡是把房地产进行细分再进行跨业整合的,基本上是火爆的概率大。凡是以行业重组为重头戏的,基本上是死亡的概率较大。凡是以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为提升目标的,基本上是火爆的概率大。

武汉光通信行业重组是否有戏?

2012年12月31日,武汉国资整合了一套大餐,长江通信大股东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第二大股东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第二大股东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烽火科技28.63%,成为第一大股东。烽火通信是武汉光迅科技和烽火通讯的控股股东。对于这种纵向重组,笔者并不看好,难以产生效益化。

武汉百货重组前景如何?

笔者认为,武汉武商联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要约收购鄂武商A,武汉中商和中百集团重组,前景不妙,凶多吉少。国美香港全部关闭6家旗舰店,就是武汉百货业的一面镜子。

深圳国资地产重组前景如何?

笔者认为,深圳国资局放手深长城是正确的,至于牢牢持有深振业,提防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收购,未必是明智之举。由姚建辉和姚振华兄弟控制的三家公司钜盛华实业、华丽通投资和傲诗伟杰(原银通投资),通过三次举牌,从2010年6月第一次举牌到2012年3月23日第三次举牌,持有深振业15%左右的股份。笔者认为,深圳国资局没必要在房地产行业收紧控制权,在商业地产、百货商厦、购物中心等方面,可以适度放宽持股比例,或大量减少一些地段差和经营能力差的。不过,笔者认为,最好是在通过资源整合后,才把多余的不相干的地产出售。所以,笔者看到的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对于深圳国资局下属的特区建发,包括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5家市属国有企业的100%股权,笔者认为,这种不同资产的国资局控股是理想的,但是如何加强这些不同行业的整合出效率,却是考验深圳国资局的地方。笔者的跨业整合、多元业态整合、跨地域整合等方法,可以提供这种用场。如果组成功,就会出效率,就会火爆,否则,就是简单拼盘,只是统一挂牌控股公司名义而已。

当重庆、安徽、广东、浙江等地对民企私企进行一系列布局,打造500强民营企业巨头时,有可能面临新一轮的产能过剩,这是继高新区、六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后的又一轮产能过剩。

在《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去年下半年,各地政府对辖区内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重组不好,有可能变成伤手。

现在,上海、广州市都在大量减少行业,重庆等地增加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但是却没有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利润率、品牌影响力,变成这是一股盲干风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内地方政府的重组要点是扶弱,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跨行业整合。总体看来,地产重组、企业重组基本上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如果重组不行变成肠梗阻。很明显,重组取胜的概率成功的只有一半,还有一半面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