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咋感受不到人均GDP过万的幸福?
中国经济的亮丽数据真的已经不敢让人直视,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如今连内蒙古这样的内陆省份,人均GDP都超过了1万美元,这让国内外经济学家啧啧称奇。不过,内蒙古网友表示很苦恼:“一上月挣2000,每天只吃8块钱一碗的刀削面,住每月200块钱的点炉子的小平房。这就是发达的状态?就算GDP过十万亿也是少部分人的发达。” “我表示很惭愧,严重拉了自治区的后腿!”诸如此类的“自惭”笑话也不绝于耳。
现在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一边是经济亮丽的数据让世界惊愕,有些国内经济学家认为至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便可超越美国,任何人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的崛起。另一边是各省市广大民众对GDP的快速增长兴致漠然,不是称自己拖了国家数据的后腿,就是连称经济数据与自己的实际幸福感受相差甚远。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广大民众享受不到GDP增长所带来的“幸福”之感呢?
首先,中国的GDP增长水份太大。发达国家GDP的增长主要靠消费来拉动,这样的GDP增长模式可使经济始终处于良性之中。而中国很多地方都是通过大量的铁公基建设、大拆大建等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除了能短期剌激经济之外,带来的却是资源浪费(或抬高物价)、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回报率低、债务高筑等严重的后遗症,其真正对拉动民众收入,提高居民福利方面的作用不是很大。
再者,政府的各项税费占GDP蛋糕的近40%,也就是说即使是这种质量不佳的GDP增长,也有近4成的GDP蛋糕被政府部门拿去,所以我们很多省份看上去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但是真正民众拿到手的却远没有这么多。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各种税费主要集中的商品的流通环节,而发达国家的税赋主要集中的个调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直接环节。所以发达国家民众的税赋痛苦指数要比我们轻得多。如今我们的政府在收取各项税费之后,主要用在支付政府公务员工资福利和投资建设之上,在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还有待提高。
最后,我国各地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民间公布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6。从表面上看,很多省份人均GDP超过1万,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值,并不能反映真正的民生现状。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国企与民企的收入差距,甚至同样是退休人员,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也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我国第二次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基本无效,所以虽然人均GDP超万元,这样的经济数据很美,但是具体到各位百姓的感受之上就显得差距很大。
虽然,中国GDP世界第二,但2011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在89位。就算这样,也有很多民众吐槽自己“拖了国家的后腿”了。一个国家谋求GDP增长为了啥?不是为了外表光鲜却内含水份的数据,也不是为了官员们的政绩升迁,而是要让民众真正感受到GDP增长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指数”的提高。那么中国的人均GDP增长如何能让百姓满意?就是要提高GDP增长的质量,抛弃原来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就是要政府部门减少冗杂人员编制,在税赋方面让利于民,把更多的财政投入到民生保障领域;就是要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通过各种方式调节民间的收入差距,让大家一起奔向富裕的幸福生活。
上一篇:日本慢性债务危机陷危局
下一篇:亚马逊股价将超过苹果到1000美元
·华夏幸福1936万元竞得河北廊坊地块2012.12.12
·前11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降17.5%2012.12.13
·曝雅居乐、恒盛恐难难完成全年目标2012.12.16
·黑石23亿元收购上海华敏帝豪大厦2012.12.16
·北京最牛售楼员一年卖房3.4亿元2012.12.17
·北京国土局6宗地块竞价截止日推迟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