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厉以宁谈供给侧改革:养亏损企业不如养职工

发布时间:2016-3-7 16:53:5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面对“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占据资源的局面,厉以宁开出了养亏损企业不如养职工的“药方”。

  “供给侧改革”这五字不仅是近几年我国政策施力的主方向,也是昨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易纲、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记者会现场,把脉中国经济现状,解读供给侧改革背后的种种深意。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占据资源的局面,厉以宁开出了养亏损企业不如养职工的“药方”。

  养企业不如养职工

  自去年底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以来,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在本次的记者会上,厉以宁也坦言,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大体有两类困难,“一是调整结构需要关停部分企业,下岗职工未来的生计是一大挑战。所以中央定下了政策,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只要职工生活有着落,经过培训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第二个困难在于补短板,补短板就必须创新”。

  事实上,国家层面“养职工”的具体工作早已铺开。2月25日,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为解决“僵尸企业”清退后职工的安置问题,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两年1000亿元,以推动职工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

  问及这笔资金的具体用途,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员工离职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活保障,但是一般正规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足以支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所以总的来看,这笔资金的大头应该会投入到员工转岗之后教育培训、服务技能培训”。

  而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五大任务之一,厉以宁口中的“补短板”同样得到了多方关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此前曾强调,供给侧的创新不仅要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得到金融支持,资本市场发展不好,将难以有很好的企业技术创新。因此,一定要依靠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来推动企业发展。

  国企改革应“一司一策”

  厉以宁提到关停一些企业,调整结构,从供给侧发力结构性改革,对此,常振明直言,当前实体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在国有企业中比较突出,比如在钢铁、能源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去年我国生产的粗钢产量8.04亿吨,相当于全球钢产量的一半,导致国内钢铁价格持续下跌,许多企业出现亏损,而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投资大、负债高。”他认为,要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技术革新不可或缺,“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质量、品种、附加值来提高经济效益,采用小批量灵活的生产方式满足不同客户和市场的需要”。

  谈及已迈入攻坚环节的国企改革,常振明则强调,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及面对的外部竞争环境不同,形成的商业模式也各异。“所以国企改革一定要遵循‘一司一策’的原则,就是在依据中央大方向的基础上,每个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和战略,确定未来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在去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了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以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这个指导意见出台后,许多省市的国资委就开始了行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余家央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精细的改革方案。” 常振明表示。

  发力民生扩大内需

  昨日在发布会上,厉以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扩大内需,尤其是提高百姓的消费意愿提出,现在我国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包括各地都在进行的棚户区改造,兴建廉租房、廉价房,让农民进城后安家,他们的子女可以进城上学,配偶也进城避免分居两地,老人进城也有医疗卫生设施保障等,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继续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

  扩大内需对于助力我国平稳渡过经济下行区间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路下滑局面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仅有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孤独”前行,而也正因此,消费,尤其是民生相关的消费被赋予了拉动经济厚望。

  从历年数据来看,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而且,外贸作为国民经济曾经的主力,却在去年跌入了负增长区间。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远低于年初增长6%的目标。其实,在拆分去年6.9%的经济增速后,我们不难发现,消费才是当前中国经济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为66.4%,比2014年提高15.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高达3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最终,消费成为了“三驾马车”中体量最大、 增速最快、同时也是最具后劲的那部分。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ngjixuejia/20068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