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办医的春天是否来到?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提出在深化医改的同时,面向社会和市场主体,着力扩大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消费能力,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这是新一届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升级换代的新发展阶段,需要从注重投资和出口转换为注重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消费增长。《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医疗健康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我国医疗健康业2011年为2.4万亿元,这意味着在2011年到2020年间将要保持平均14%的年增长率。如果假设GDP在同一期间保持平均7%的年增长率,医疗健康业将从2011年占GDP的5%,发展到2020年的9%。医疗健康业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新医改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而《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这是新医改目标的一个升级版。在这个更加宏伟的目标下,文件提出政府引导,而不再是政府主导,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
在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市场力量打破了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垄断,激励机制调动了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积极性,带来了整个经济和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医改推动了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使得广大人民享有了基本医疗保障。但是医疗卫生体制中的深层问题,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看病难看病贵还有待解决,整个医疗健康业仍处于一个亟待深刻变革的前夜。
我国的医疗健康业仍是一个高度行政化的行业:政府控制了约三分之二的医院和90%的病床,行政部门定价,人才仍受政府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医疗保险也是由政府单方面控制。此外,各种行政手段控制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流动,例如对医生和医院的行政评级和科研经费分配。在行政部门的全面控制下,医疗卫生的短缺状况长期以来得不到根本解决。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服务变得更加供不应求。
需要引入社会化非营利医疗组织
医疗卫生的种种特点,尤其是医疗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信息的缺乏和不对称性等特点,使我们不能完全听任市场力量来全面支配医疗健康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引入第三股重要力量,即社会力量:以非营利为目标的、独立的社会化组织,使社会力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劲旅”。
从医疗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与现有的公立医疗机构相比,社会化非营利医疗机构享有完整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自主权上:其领导人不由政府指定,员工数量不受行政编制控制,员工收入水平和增长幅度不受政府控制,人才流动不受行政部门控制。这些都有利于保证医疗人才的收入补偿和充分激励、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流动、医疗服务供给的增长。
与营利性医疗组织相比,社会化非营利医疗组织不具有追求利润最大的强烈冲动,从而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社会非营利组织有利于解决医疗信息不足的问题,使得无法通过合同来有效规定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可以通过弱化追求利润的动机来加以解决。
从医疗保险的角度来看,将具体经营管理的职能交给非营利医保组织,老百姓可以在多个社会医保组织之间进行选择,打破目前个人只能接受一个政府医保机构的垄断局面。医保组织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病人需要。
社会化非营利性医疗组织和医保组织,享有政府税收减免的待遇。同时,他们不能将利润纳入任何私人腰包,还需要提供一些公益性服务,例如对于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
放开市场准入,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社会化组织的生长,一方面可以依靠促进新生力量的成长来实现,即开放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业,鼓励多元办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推动现有公立医疗机构向社会化非营利组织的转化来实现。我国现有的公立医院,从其收入结构来看,只有大约10%的收入来自政府拨款,而其他90%的收入则来自于病人和医保支付。这样一种收入结构实际上已经与许多国家的民营非营利医院一样。两者的差别仅在于,我国政府仍然保留了许多行政控制的权力,特别是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的控制。如果我们实行彻底的管办分离,政府放弃对公立医院的行政控制,采取法人治理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独立自主组织,这些公立医院便很容易转变为社会化的非营利性医院。
事实上,不仅中国医疗健康业的改革深化和发展需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让社会化组织承担起许多目前由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能,其他许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当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放开市场准入,这一方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社会发展、繁荣和稳定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全行业、宏观经济和社会进行监管治理,创造和保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腐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30多年来的市场开放带来了我国的经济起飞和社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升级换代,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要,实现民富国强和公平正义的中国梦。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ngjixuejia/13490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前海产业之忧
下一篇:产能过剩的主因是政府造成
·2013年中国小微金融高峰论坛下月举行2013.10.21
·9月结售汇顺差环比大增 四季度流动性料好转2013.10.21
·自贸区设三年窗口期 金融改革或先推利率市场化2013.10.21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治理地方债须财政开支透明化2013.10.21
·阳光私募价值大佬们的卷土重来2013.10.21
·私募布局网络股 三巨头撑行情 信息安全成新宠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