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3-7-11 13:36:15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林毅夫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 编者按:赶超始终是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梦想,不过失败案例或许比成功更多,面对变化的现实,经济学理论如何更新?从世界银行卸任之后,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引发诸多讨论,黄又安、韦森、余永定、张军、张曙光等学者近期曾撰文评论,FT中文网最新也刊登出韦森教授对其评述《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针对这些评论,林毅夫就新古典经济学的实质、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是否建立在善良政府的假设之上等四个方面撰文回应。FT中文网刊出以飨读者,也期待更多理性讨论,使得争鸣这一学术传统得到体现。

“遗失的二十年”与发展经济学变化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在十八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是平的,最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以人均收入来衡量的发展水平差距顶多只有4~5倍。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出现了大分歧。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亚非拉许多国家仍然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日显落后,国家 实力不振,遂成为西方工业化强权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十九世纪以来追求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成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各界精英的共同梦想。到了一次世界大战民 族主义风起云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在其几代政治领袖和全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迎来了民族解放,政治独 立,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无不希望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发达国家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因 应于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发展经济学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而出,成为一个现代经济学的分支领域。发展经济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做为国际发展机构指导新独立的落后 国家发展经济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制定发展政策的依据。但是,6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绩效令人失望。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整理的数据,从二战后的百废待举中恢复起来的1950年到战后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的2008年间,全世界只有台湾和韩国 两个经济体实现了现代化的梦想,从低收入经济体跃升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其中只有日本、韩国、台湾、香 港、新加坡和以色列不是石油生产国或二战前就已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的欧洲国家;全世界也只有28个经济体实现了和美国的人均收入缩小10个百分点或更多, 其中只有12个不是石油、钻石生产国或欧洲国家;而且,还有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两个拉丁美洲国家从高收入滑落为中等收入国家。除了近二十个在二次世界大战前 就已经是发达的国家之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绝大多数都陷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中。

2008年6月我到世界银行担任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底,其宗旨为帮助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但是,如果把我 国改革开放以后,按1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计算,摆脱贫困的6亿多人排除在外,全世界的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我 有机会走访数十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和其政府领导人、学术界、企业家、工人、农民深入接触交流,了解到他们和我国的政府领导人、知识分子、 企业家、工人、农民一样都有强烈的愿望,希望经由他们自己的努力改善他们个人和国家的命运,也做了各种艰苦卓绝的尝试。但是,事实是他们的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社会、政治危机不断,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限,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继续阅读请点击下一页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编者省去脚注与参考文献。)

本文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十大热门文章 TOP 5

1.穷太太和富太太
2.中国经济的硬着陆风险
3.为何世界对斯诺登关上大门?
4.中国“官二代”为何现在红?
5.李克强经济学,走走看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之路(续)
2.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3.李克强经济学,走走看
4.中国经济转型的“美国风险”

FT图辑精选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 中国平安买下伦敦地标建筑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 热浪袭击美国西南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11371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