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影子银行“去杠杆化”已不可避免?

发布时间:2013-6-26 11:03:14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仍在延续,但较之前相比有所缓解。2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隔夜利率再跌75.30基点至5.7360%。7天-1个月期Shibor维持在6%以上的高位,其中1个月期限Shibor利率较24日上涨106.30基点至8.4180%。央行25日表示,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正确估计流动性形势,沉着冷静应对流动性波动,避免非理性行为,保持日常流动性合理水平。

     市场普遍预计,进入7月后,流动性紧张的状况将大为缓解,但鉴于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并不大,下半年流动性水平不可能像今年一季度那么宽松。而此次“钱荒”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央行未来将通过流动性管理手段尽可能让同业拆借利率平稳运行,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此次出手谨慎意在控制金融机构放大“影子”资产,提高货币运行的效率,避免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而笔者认为,央行收紧流动性同样有让“影子银行”去杠杆化,用以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的意图。

     所谓影子银行(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麦卡利提出,通常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从事类似于传统银行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在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正是与影子银行相关的房地产庞氏骗局惹的祸。在中国,影子银行表现的形式体现在多个层面: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民间借贷、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国企富余资金、担保、典当行、小贷公司。资料显示,如果按最窄口径统计,影子银行只包括银行理财和信托公司,则2012年底影子银行规模就达20万亿,约占国内GDP的40%左右。 

     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中国的M2在今年5月份已经突破了104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银行信贷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80%。啥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以来国内的影子银行仍在蓬勃发展呢?笔者认为,一方面与过度的金融仰制有关,当前基准利率仍由中国央行监管,银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存贷差”赢利空间,于是金融机构有着强烈的信贷投放冲动。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银监会不得不设定严格对信贷标准进行控制。而各银行为了规避监管部门的表内严格监管,以图获取利益最大化,通过将表内资产转至表外的方式,从而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另一方面,既得利益者仍然对信贷资金分配投向施加影响,使得正规的银行信贷大多流向他们的手中。而大多数潜在的借款人却不能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融资,这也导致银行系统以外旺盛的资金需求和供给,形成了影子银行“茁壮成长”的土壤。可见,中国金融体系至今距自由市场机制仍相差甚远。那么为啥说影子银行已经到了非“去扛杆化”不可的地步了呢?

      首先,银行理财产品存在期限错配较为严重的问题。2012年12月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达到7.6万亿元,比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增长了3万亿元,增幅接近66%。这类产品期限错配较为严重: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绝大多数为不到1年的短期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银行将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却是期限较长、收益更高的信贷类资产,通过期限利差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商业银行通常采用“资金池”的方式来运作理财产品,即用发行各类理财产品所募集到的资金全部放在一起,用来购买各种风险资产,再用从各种风险资产获得的收益来向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偿付收益。这意味着“资金池”方式将不同资产与不同理财产品混搭在一起,已经很难分清特定的理财产品背后究竟有哪种基础资产在支撑了。难怪前中国银行行长肖纲认为银行理财产能因资金池不透明、拆旧还新,是庞氏骗局。

      再者,影子银行的资金投向令人不安。信托业近年来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我国第二大类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已达8.73万亿元。但是观察信托计划投向可以看到,大量集中在地产项目和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过去几年国内房地产一直上涨,但按常识论,只涨不跌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况且现在地产泡沫已经失控,而城市建设项目,往往受地方政府长官意志影响,与市场规律脱节,用公益资产支撑高额利率,用财政收入隐性担保,同样难以持续。所以影子银行的风险不容小靓。

     再次,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隐患,还在于其信息披露的不公开和委托代理链无限拉长,从而使其风险不断放大。当前并没有公开、全面的信息披露我国影子银行的整体规模,但业内观点认为,其规模应在20万亿元~30万亿元之间,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面相当多部分是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一个例子是,一些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通常由银行出售,银行销售产品时肯定不会对产品的本金或收益进行担保。然而一旦亏损,投资者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施压监管层让银行对其分销的产品负责。如此一来,风险并没有化解,而在不断集聚。

    最后,在影子银行的畸形投向下,资金的价格急剧上涨,目前信托计划动辄10至16%的融资成本,已超出大部分实体行业的承受能力。而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不能与实体产业紧密联系,只有房地产、政府项目能够承担这种成本时,那些新兴产业的、能够带来就业机会与经济转型的实体企业势必受到挤压,进而带来社会和经济问题。江浙企业已经出现过一种状况:企业做制造业做不下去了,转做房地产;房地产做不下去了,转做金融;金融做不下去了,转做高利贷。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产生,有其内在条件和市场需求,完全肯定或者否定都是不足取的。现在央行和银监会的收紧流动性的意图也是让影子银行去杠杆化,以避免金融风险的骤升和失控。当然我们在给影子银行去杠杆化的同时,也要对其加以监管,需要在风险与效率之间进行权衡,更需要在各个层面——包括利率市场化、信息披露要求、资本监管、交易对手监管、存款保险制度等进行全面改革。唯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将影子银行问题治理妥当,把其带来的金融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10832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