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安倍心理学的成与败

发布时间:2013-6-4 7:51:5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观察近期的日本经济,经济数据超预期并不意味着安倍经济学的成功,而股市暴跌也不标志着安倍经济学的失败,两者都是安倍心理学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的结果。

  5月22日,笔者在本专栏发表了《从安倍经济学到安倍心理学》一文,强调了安倍心理学对理解安倍经济学的重要作用。言犹在耳,风暴已至。5月23日至今,短短8个交易日,日本股市狂泻16.8%。从市场对日股暴跌的解释来看,无论是强调伯南克言论的震动、中国PMI数据的拖累、日本股市在暴涨后技术性调整的需要,都既不能令人信服,也无法对理解日本经济和金融市场未来的可能变化提供较大帮助。

  日本股市为何暴涨暴跌

  笔者以为,理解日本经济金融特立独行的运行轨迹,需要突破传统市场分析模式,从安倍心理学和安倍经济学共同切入。以5月23日为临界点,在此之前,日股较去年底累计上涨了50.33%,在此之后短短数日,就累积了超过16%的跌幅。短期内基本面不可能发生多大的逆转,股市暴涨暴跌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发生方向性逆转的是什么?二是为什么震幅如此之大?

  先从第二个问题说起,日本社会的心境联结是震幅巨大的根本原因。早在1621年,牧师学者Robert. Burton就曾在《忧郁的剖析》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打哈欠之后,另一个也紧跟着打哈欠呢”,1998年,心理学家托特德尔(Peter Totterdell)给出了解释,因为人类的情绪很容易在封闭空间内发生社会传染,即所谓的心境联结(Mood Linkage)。

  由于日本正处在一场生死攸关的经济试验中,因此日本社会心理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易传染状态。安倍经济学的激进尝试给日本社会带来了走出长期阴霾的希望,而希望诞生的温床同时也是失望酝酿的土壤。在日本社会心境联结效应明显增强的状态下,上涨阶段的跟随性购买和下跌阶段的跟随性抛售都大幅增加,进而放大了市场的波幅。

  再回到关键的第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发生了逆转?

  笔者以为,安倍经济学的真实效应不可能瞬时实现,真正改变的,是人们对安倍经济学成败的认识和理解。而作为安倍经济学成败的关键——安倍心理学在短期内可谓有得有失,日本社会心理发生逆转,根本原因在于,安倍心理学刚刚取得三个成功,尚未巩固,就迅速暴露出三个失败之处。

  三个成功之处

  先看安倍心理学的三个成功之处。

  一是有效激发了通胀预期。实际上,日本反通缩即将有所成效的迹象不仅有,而且很有力,只不过尚未传导至通胀率的即时上升。正如笔者在上一篇专栏里强调的,从成本推动和需求引致两个通道的通胀形成是较为缓慢的,所以通胀预期异常关键。而彭博数据显示,基于Breakeven测算的日本通胀预期明显上升,截至5月29日,日本1年、2年、3年、4年、5年和6年通胀预期分别较4月4日上升了0.45、0.17、0.14、0.17、0.3和0.33个百分点。

  二是有效提振了经济信心。4月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2年末的39升至44.5;5月日本Sentix投资信心指数从2012年末的-4.3升至7.3。受益于信心增强,日本经济的先行指标也都表现强劲,3月日本景气动向指数从2012年末的92.9升至97.6;4月日本制造业PMI从2012年末的45升至51.1,日本经济观察家指数从2012年末的45.8升至56.5。

  三是幸运邂逅了经济反弹。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高达3.5%,大幅高于历史平均的2.13%。很多人由此认为安倍经济学初获成功,但实际上,安倍扩张性财政政策刚刚于1月公布,而超预期货币政策正式出台是在4月,从政策时滞角度分析,一季度日本经济强劲表现很难直接归因于安倍经济学的实际效果。

  三个失败

  本来,安倍心理学的三个成功为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增进提供了大好时机。但遗憾的是,在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中,安倍并没有抓住社会心理发生积极变化的机遇扩大战果,而安倍经济学的内生弊端和日本政要有失审慎的举动给社会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表现为安倍心理学的三个失败。

  一是矛盾。安倍经济学内容较为繁杂,诸多政策之间难免会出现效果冲突和矛盾的现象。例如,安倍的通胀政策难免需要借助刺激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上升会引致国债收益率上升,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旨在通过国债购买压低国债收益率,进而为投资复苏和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也就是说,同样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市场可以理解为安倍政策的成功,即它有效刺激了通胀预期,或是引发日本家庭调升风险偏好进而抛售大量持有的国债;也可以理解为安倍政策的失败,即央行的债券购买并未能起到压低收益率的成效。事实上,黑田东彦新政以来,市场对日本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恰好呈现出由好到坏的转变。截至5月29日,日本国债收益率为0.922%,较4月4日上升0.436个百分点,安倍政府显然未能有效引导市场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政策内在矛盾引发了市场心理的劣变,而伯南克恰逢其时放缓美国QE论调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同期上行,难免让日本社会更倾向于认为国债收益率是一种危险,或者说,是安倍经济学的失败,而忽视了国债收益率上升蕴含的另一部分积极内涵。

  二是示弱。戴维·迈尔斯(David G. Myers)在《社会心理学》里指出:“如果社会心理学家在过去的25年中教给了我们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不仅我们的态度会影响行为,同时行为也会影响态度。”政策行为往往会对社会心理产生不易发现的重要影响。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政策试验,安倍经济学需要用强势行为强化心理认同和社会从众,而安倍重新执政以来的政策行为也显示出醒目的强势风格。如此背景下,偶然的政策行为“示弱”会给社会心理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

  遗憾的是,在日本国债收益率上行、日元汇率升势放缓的背景下,市场业已对安倍政策效果产生了怀疑,而黑田东彦在5月22日一次讲话中却表现出对国债收益率上行无能为力的态度,日本央行的政策行为也显得有些无动于衷,并没有适时加大政策力度以缓解市场对政策效果的担忧。这种示弱不可避免引发了社会心理的逆转,而5月29日日本央行才表示将加大债券购买频率,实际上为时已晚。

  三是偏见。尽管从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分析,日本全球第一、超过230%的负债率引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在欧债危机尚未终结、日本国债收益率短期上行的背景下,市场有理由相信日本爆发危机的危险已大幅上升。此外,尽管短期复苏是日本经济长期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前提,但在股市突然暴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老龄化、企业强势等长期结构性风险视作安倍经济学注定失败的理由。实际上,这些偏见已经对安倍心理学形成了负面冲击,安倍经济学的试验机会和成功概率也由此受到抑制。

  总之,安倍经济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安倍心理学,而安倍心理学也是理解日本经济、金融现象的重要视角。心理学家林达·波洛弗说“虚幻的乐观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日本股市的近期暴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倍心理学在取得三个成功之后过于乐观,这使得日本股市脆弱性显著加大,而一旦市场注意到安倍心理学的三个失败,暴跌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展望未来,市场对安倍经济学的心理认同正处于危机期,安倍如何在短期内用强势行动挽回社会心理的劣变,将是日本经济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jingjishiping/9894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