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中国全力打开能源全球化战略大通道

发布时间:2013-3-25 7:52:15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字体:

此次习主席访俄,中俄不仅就俄方增加对华原油供应、建设合资炼油厂达成共识,而且历经十多年的谈判之后,两国也终于达成了天然气供应的合作协议。随着其他能源通道的拓展,中国能源全球化战略正在全面提速。随着能源战略大通道的最终形成,全球的能源利益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张茉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选择了俄罗斯,开启了中俄两国全方位的能源外交。作为互补性极强的中俄开展大规模能源合作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此次习主席出访,中俄双方不仅就俄方增加对华原油供应、建设合资炼油厂达成共识,而且历经十多年的谈判之后,两国也终于达成了天然气供应的合作协议。随着其他能源通道的拓展,中国能源全球化战略正在全面提速。

能源短缺,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控制能源的开采权、控制能源定价权,以及运输通道等方式依然对全球能源供应产生重大的影响。按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但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发展面对着更多的制约条件。而在短期内,经济增长还会依赖能源资源的进一步投入。根据相关研究预测,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 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为4.5亿吨至6.1亿吨,其中进口量将为2.7亿吨至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或70%之间,在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尚不能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国家获得持续、稳定、价格合理的能源供应,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意义十分重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我国的能源国际合作大大提速,仅2010年期间,从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开启到中俄签署协议,短短几个多月时间,我国两大石油巨头已经分别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六份互换协议,总规模高达4800多亿元,这标志着中国能源大通道正在打通。

通道一:新丝绸之路正在重绘中国的能源版图。千年之前,中国丝绸、瓷器经过敦煌流向中亚至欧洲,而西方文明也得以从这里融入大唐。千年之后,以石油和贸易为主的中国与中东地区经济联系正逐渐构建起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相关机构预测,在2020年之前,海湾合作委员会与亚洲其他地区之间的跨境资本流总额,可能从目前每年的150亿美元攀升至3000亿美元。作为两个世界上资金流动最快的地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和中东正在构造一个新的贸易圈,而这同时也必然会改变世界经济总格局。在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因经济不景气而步履蹒跚时,中国和中东国家的能源往来则取得非常大的进展。

通道二:中缅通道突破了马六甲困局。长久以来,我国大部分石油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这给石油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马六甲困局”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中缅两国2010年6月签订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联邦能源部关于开发、运营和管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在马六甲海峡之外,再增加一条海外原油进口大通道。从战略意义看,中缅管道的建成将具有制衡意义。由于马六甲海峡长久以来承担着全球贸易四分之一以上的货运量,成为战略咽喉要道,国际上各方势力都在想方设法试图染指并控制这一航运通道。此外,狭窄水道、运力有限和海盗猖獗等诸多因素也是威胁能源运输安全的关键,因此,中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之一即是开辟西南通道,石油通过印度洋,经缅甸进入云南,避免过分依赖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通道。让中国石油通道在印度洋获得最便捷的出海口,形成与太平洋石油运输线遥相呼应的两翼格局。

而另一方面,中缅石油合作的前景也极其广泛。缅甸目前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十,同时,在缅甸海岸还陆续发现有储量极高的天然气田群。2001-2011年间,中国与南亚、西亚两地区贸易额增长逾30倍(中国外贸总额同期增长7倍),占外贸总额比率从2%升至9%,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西部的大开发,以及对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基础和设施建设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中缅石油管道的重大意义甚至可能超越其能源战略通道的本身。

通道三:新欧亚大陆桥开辟新能源贸易渠道。事实上,中俄的能源合作为欧亚区域将带来巨大的能源发展机遇。中国“西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地带”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是中国能源海外战略的第三条战略大通道——新欧亚大陆桥,它的东西两端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经济中心,包括上合组织伙伴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都积聚在这里。这里能源尤为富集,石油储量约1500亿吨,煤炭储量2万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近7500亿立方英尺,堪称世界“能源聚集地”。

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油气管道两条重要管道都经过新欧亚大陆桥区域,如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支线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石油,并计划增加供应量,这不仅在能源合作上,而且在经济上也具有较强的相互依存性和优势互补性。可以预期,通过能源外交的带动,将使这一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并将加速变成中国的国际性、开放型能源经济走廊。

同样值得期待的是,中俄两国已经通过了货币协议安排,“人民币—卢布”结算的进程也在提速。如果未来能在中俄以及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能源合作中使用本币结算,势必将大大推进双方的贸易量,也必将形成对传统货币霸权的重大挑战。而随着能源战略大通道的最终形成,全球的能源利益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