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中国标准”莫成“挡箭牌”

发布时间:2013-3-8 7:51:16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体:

  针对近日媒体曝出Camus(卡慕)、Frapin(法拉宾)、Re-myMartin(人头马)三个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品牌产品因塑化剂超标被中国海关查扣,3月4日,人头马否认产品被查扣,称只是通关手续延长。人头马同时强调,公司产品符合中国标准。

  立顿茶包检出高毒农药后,联合利华称“产品符合中国标准”;肯德基称“4天一换油”符合中国标准;强生称召回不涉及中国,完全符合中国标准……很显然,“中国标准”已经成了很多产品甚至包括世界知名品牌受到质疑后最常用的“挡箭牌”。人头马也拿“中国标准”说事儿,原本是“按套路出牌”。

  包括人头马在内的产品遭受质疑后,为啥都喜欢拿“中国标准”说事儿?原因很简单,一是“中国标准”常常是“全球最低标准”,比如饱受质疑的中国乳业标准;二是“中国标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例如,苏泊尔(002032)“问题锅”引发的风暴,将这个行业所采用的不锈钢材料标准问题推到舆论之中。卫生部2010年对《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进行修订,这份名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食具容器》(征求意见稿)的文件明显降低了食具容器对不锈钢材料使用的要求。“可以说,这个行业的一些企业绑架了相关国家标准,企图降低生产工艺材质和卫生水平。”一位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告诉媒体;三是“中国标准”自己也常“掐架”。以立顿花茶被检测出的农药灭多威为例,农业部明明表示是违禁农药,而卫生部却还规定了非常宽松的农药残留标准。消费者到底信谁的呢?

  世界上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标准,一种是“中国标准”。谁造就了那些“有中国特色的标准”?有人说,是“被某些大企业给绑架了”。其实,“中国标准”的乱象,并非只是其业内企业和从业者造成的,根源还在于管理部门的失职失责。为了少数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惜降低产品标准并牺牲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商家为了逐利无所不用其极,然而监管部门为何又会为其“放水”呢?这里边有没有利益的驱动,甚至有没有“政府公关”或者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一些“中国标准”正逐渐沦为国际笑话,一些“中国标准”甚至成了危害中国消费安全的帮凶甚至是罪魁祸首。有些人不是最喜欢“与国际接轨”嘛,在关乎国计民生的“标准”问题上,为何却不仅不接轨,还“渐行渐远”呢?提高中国产品质量、保护公众消费安全,应先从整治“中国标准”乱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