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收入十年倍增导向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13-3-4 15:51:1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体:

  收入倍增,就是让社会的各个群体都能分享改革红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13年,收入分配改革再度发力。2月5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据了解,《若干意见》分别从完善初次分配、健全再分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形成合理分配秩序以及加强对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等方面,对于未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35条具体的指导意见。受访专家认为,从《若干意见》的发布,就可以窥见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纳入党的报告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是执政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也是民众眼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实在的愿景之一。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表示:“居民收入倍增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意味着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无论是生活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生活在西部内陆省份,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都能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都能获得质量相对高的公共服务,都能公平分享发展的成果。”

  “十二五”最为关键

  受访专家认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据测算,只要今后几年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倍增目标就可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速较为符合实际,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

  “从统计学上来看,人均收入翻一番并不难。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各个群体的收入都翻一番?”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如果高收入群体的收入翻个两三番,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还是原地踏步,从统计数字上看也是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我的理解,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收入倍增,就是让社会的各个群体都能分享改革红利,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其实,十八大报告除了明确居民收入倍增的发展目标,还特别强调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领域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需要,而且对于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二五”规划曾有明确部署,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十二五”规划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居民收入要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要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辜胜阻说,“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2011年,我国的劳动报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44.9%,而这个比重在很多国家高于50%。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年至2015年,这也正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关键年份。专家纷纷表示,“十二五”规划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直接关系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达成。

  最难是城乡收入差距

  “以此为契机,中国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财产性收入不高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胡鞍钢说,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全国整体收入差距的“最大贡献者”。

  因此,他认为,中国未来必须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而重中之重就是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居民财产性收入不高,主要是中国居民拥有的财产不多。据统计,中国居民所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微乎其微,加起来还不足中国GDP的5%。周天勇认为,在中国的资本中,真正属于居民的并不多。居民因此只能从资本回报中分得很小的部分。因此,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居民收入靠工资和财产性收入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到中国来就成了只剩下了工资一条腿的模式。从根子上改善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必须通过还富于民来改进财产分配格局。

  “除了以上两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还涉及到政策体系调整的方方面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大有文章可做。

  比如,在提高工资收入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最低收入标准,提升在职职工的生存“保障线”,同时鼓励企业对其员工加强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创富、职工加薪;对于未就业人员,国家要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获得更高劳动报酬的机会;对于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国家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增加补贴力度;对于民营企业,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此外,国家可以继续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基本保障制度,让老百姓少为未来掏钱,就等于增加了他们即期的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