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慢”下来的市场挑战
最令人关注的事件自然是美国自3月1日起将启动自动削减850亿美元政府开支的机制。这使得我们上周作出的美国可能下一步将目光重新回到重构财政平衡上来的判断基本成为事实。而与此相应的,中国公布2月份PMI指数回落到50.1,为5个月以来最低,更在此之前,央行突然回收了近万亿流动性,并且重启了已暂停8个月之久的正回购,把1月份银行新增信贷规模一万亿元的正向流动性扩张效果几乎抵消殆尽。中美两大经济体近期的表现,似乎证明适当放低增长速度,寻求更优的经济运行质量正在成为共识。
证券市场总是先知先觉,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股市对环保股的炒作本周进入到如火如荼的阶段,这其中固然有所谓两会召开的因素,但更内在和更本质的证明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模式开始逐步向集约化和内生性转变的信号弹正在冉冉上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增长速度虽然依旧被重视和强调到相当的高度,但已经开始明显减弱了其在整体经济运行态势中的分量。这是投资者在制定和执行今年的投资计划时必须予以最强烈考虑的核心因子。
历史发展的轨迹确实极为吊诡。上世纪六十年代罗马俱乐部和法兰克福学派声嘶力竭叫喊的“增长的极限”,并没有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以呈现。以美国为例,高科技的持续进步和能源开采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使得美国经济增长在资源约束方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小,困扰欧美经济的恰恰是债务问题,这个曾经导致了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爆发,从而奠定资本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框架的起源性推力也始终是今天西方世界的终结性梦魇。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资源,环境和人口结构造就了三十年来的世界最大经济发展的奇迹,到今天也反过来成为未来压制经济增长的最大难题。
因此对环保,医药,军工,新兴战略性产业等题材的挖掘和炒作不可能是市场主力一时心血来潮的挥洒手笔,也不会仅仅是与权重板块相对立的轮流运作的筹码,而是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未来逻辑的深刻把握。中国经济增长的“慢”下来,是相对而言的,但又是必须的和必然的。正如一辆汽车在面对前方出现岔路,要进行方向选择时是不能保持高速行驶状态的。到目前为止,相当部分市场主体对强周期板块依旧痴心不改,认为有色,煤炭,石化,汽车等板块肯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重现昔日的辉煌。今年以来房地产和银行股梦幻般的表现好像也正在印证这样的迷梦。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去年年底银行股沦落到4,5倍市盈率本质上恰是市场对今后通胀形势和投资出口双引擎渐渐熄火的趋势判断的过度反应,而不是对银行这一行业在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状况中的地位和作用持悲观的态度,所以,反弹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因为银行并非属于强周期性质,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方位推进,银行非但不会缺席,其介入程度只会越来越深,科技创新,产业提升,消费深化,哪一项都与银行紧密相连,血肉难分。银行未来的挑战在于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资本约束,但这些与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慢”下来无关。
中国经济增长一旦“慢”下来,对市场资金方面的影响极其深远。它意味着,全社会总体货币供应在数量和结构上都将发生明显变化,货币乘数扩张效应不断减弱,货币流通速度则反而会有所加快。这种市场资金状况变化作为一种外部推动,同时也是作为内在需求,会在这两个层面对金融市场主体的财务成本变动发生作用,并且对其在投资方向选择和投资策略调整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结构变化正在导致越来越来快速和深入的金融创新。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推动力度之大,为市场发展以来所仅见,本质上恰是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和市场资金状况变化在上层建筑上的反映。
当然,市场对环保等板块的炒作短期看已显过热,也缺乏实质性的业绩支撑。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当年美国市场对网络股的极度狂热的追捧最后使得“纳斯达克神话”一夜间崩溃,尽管这种炒作客观上有助于完成美国信息革命所需的投资任务,但是这种历史使命的终结却是以千百万投资者的巨大损失为代价的。这是历史辩证法的严酷现实规律。殷鉴不远,当常警之。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陆成渊
本周是两会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市场气氛略显凛冽,国内股市震荡偏弱,大宗商品则剧烈暴跌,国际市场同样寒意逼人,几乎全部金融品种均呈现跌势,美元强劲依旧,日元汇率冲高回落,而欧元本周四大幅度下跌,显示市场对意大利政局未来变数的忧虑不减。
标签:经济增长“慢”下来的市场挑战 市场资金 PMI 权重板块 市场主力 经济增长模式
上一篇:改革要先向政府部门“开刀”
下一篇:述评中国经济不是“灰天鹅”
·清科2月中企IPO个数及融资额再创新低2013.03.04
·中企IPO 颓势加剧2013.03.04
·IPO“急冻”下的寿光样本2013.03.04
·庄心一财务核查后应会考虑IPO开闸2013.03.04
·清科2月中企IPO 融资额再创新低2013.03.04
·骑车上会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