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反腐提速 制度建设更要提速

发布时间:2013-2-25 10:51:06 来源:凌寒 【字体: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人民网(603000)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网民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30%的网民认为网络反腐能够在短时间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促使职能部门加快查处速度。专家认为,十八大之后,网络曝光官员涉嫌贪腐事件此起彼伏,职能部门查处案件明显提速,成为反腐败工作的突出特征。

  反腐提速,此言不虚。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从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仅用了63小时;黑龙江双城市有关部门得知女记者实名举报该市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孙德江后,次日就成立调查组,没过几天,孙德江被免去总经理职务。这样的反腐速度,在以往的确是十分罕见的。

  反腐提速,首先是对群众举报的快速回复,是对公众监督的积极回应。在网络不发达、民意表达不畅通的年代,群众向职能部门举报问题官员,主要是在封闭渠道单向传递,一来速度比较慢,二来也不会给职能部门带来多大的压力。在当今网络时代,群众举报往往以在网络上公开曝光的形式出现,不但加快了举报的速度,而且在网络上形成了“围观”效果,职能部门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即便是从回应网友“围观”、缓解舆论压力的角度,职能部门也要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加快查处的速度。这首先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也要看到,如果一味强调反腐工作中查处案件的速度,难免会对职能部门和公众形成某种暗示,让人感觉只要案件查处得越快,官员落马用时越短,反腐工作的实效就越大,社会影响就越好。这种暗示其实是不无偏颇的。查处案件当然不能拖拖拉拉,但查处案件所需时间的长短,只是衡量反腐工作的一个指标。但反腐工作的最本质、最重要的指标是,如何通过根本性的改革措施和全局性的制度建设,更加积极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涉嫌腐败的官员被曝光、被举报后,职能部门要以最快速度对其进行查处,向公众作出负责任的交代。而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对权力者的监督制约,使大多数官员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反腐败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反腐提速,要求以果敢手段对被举报、被曝光的问题官员予以查处,也要求以较快速度对不实举报、曝光的内容进行澄清,还被误解、误伤的官员一个清白。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公开也是最好的保护,比及时调查、迅速澄清更能为好干部提供有效保护的,是完备的官员个人事项公开制度。

  官员个人事项公开制度,是预防和遏制腐败制度体系的重要部分。如果建立了官员个人事项公开制度,普通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就能知晓官员的个人收入、配偶子女从业、家庭财产等情况,就不会动辄怀疑这个官员的收入与其支出不相称,怀疑那个官员购买房产的资金可能来路不正。现在公众要发现一个好干部,往往需要经由职能部门的调查和“认证”。如果建立了官员个人事项公开制度,公众就会比现在更容易发现,原来不少官员都没有问题,都是清廉称职的好干部,这样更有利于在公众中建立对官员群体的信任,以及对政府透明度、廉洁度、权威性和行政效能的信心。

  眼下,网络舆论是反腐的一大推手,“提速”是反腐的一大亮点,两者都让人充满期待。从长远计,建立健全预防和遏制腐败制度体系也要大力“提速”,这样才能使问题官员暴露“提速”,推动职能部门查处“提速”,也才有助于群众发现好干部“提速”,法律保护好干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