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银行信贷投放节奏应随经济结构调整律动

发布时间:2013-2-22 8:51:31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字体:

⊙王勇

进入新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力度与去年初的乏力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3340亿元。有分析认为这是我国经济企稳以及信贷需求转向充沛的体现。但笔者认为,在今年我国经济工作已明确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更应随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律动。

回顾去年,尽管信贷需求稍显不振,但银行业还是尽力加大了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三农”、民生等薄弱环节以及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供给,保持合理的贷款投放力度和节奏,货币信贷增长逐步向常态回归,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据1月10日央行发布的去年金融统计数据,去年新增贷款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全年信贷运行平稳,基本符合预期。去年12月新增贷款4543亿元,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但M1同比增长6.5%,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企业经营主动性在增加,经济温和回升。

但是,形势发展需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质”的突破。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各地对GDP崇拜的根基仍未动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上大项目以及大投资计划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顽固,加之欧美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国内消费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结构性问题更突出。如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加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就业压力;城镇化水平不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影响了内需扩大和发展空间的拓展;资源消耗偏高加大了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尽早实现“质”的突破,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情形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也是判断信贷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标准。为此,春节过后,在银行信贷投放以及政策支持方面,如何切实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做文章,任务艰巨。

具体而言,在货币信贷政策上应继续保持稳健,着力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合理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尤其是把握好新推出的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SLO)创新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继续完善民生金融,努力支持就业、扶贫、助学等民生工程,积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同时,银行业应把支持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彻于信贷的各个环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确定的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行业和企业目录,尤其是环保部日前推出的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严”产业政策,就是将对包括19个省(区、市)的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内的重点控制区,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新建项目,火电、钢铁、石化工业以及燃煤工业锅炉的现有项目,实施特别排放限值。银行应根据上述政策,及时调整信贷策略,落实信贷结构调整,防范因环保问题形成的信贷风险。

在加大对产业转移的融资支持方面,积极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灵活运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对外担保等方式,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并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出口拳头产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有条件的银行应充分抓住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历史机遇,加快完善全球网络布局,推进境外机构落地经营,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

鉴于今年国内银行业仍面临短期风险暴露和中长期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特别是以委托和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民间借贷等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日渐壮大,笔者建议管理层应扩大金融监管范围,逐步把“影子银行”体系所暗藏的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视野,同时伴随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的正式实施,更应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推动银行业内控管理体制等改革,着力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传递,为正确的信贷投向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