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城镇化或城镇神化
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撰文认为,依靠没有“市”的“城”维持经济增长,那是将城镇神化,一个美好却无法实现的城镇神话。
翻开中国近期的报刊,“城镇化”无疑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
据中国媒体《经济观察报》报道称,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行将耗尽之际,“有效需求不足”的凯恩斯幽灵笼罩着中国经济。在过剩产能的沉重压力下,企业再也不敢扩张投资规模;各级政府虽然仍在无效项目上浪费资源,财政和银行却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雪上加霜的是外需疲软。经济增长的前景昏暗得如首都的雾霾,令人看不到希望。
忽然间,地平线上出现一道曙光,城镇化!据说,城镇化将拉动基础设施投资40万亿,相当于2012年GDP的80%;据说,城镇化将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的投资-消费失衡,因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是农村的3倍。
忽然间,不必推动改革就可拉动需求了;忽然间,不必触动复杂利益关系即可调整结构了。据说,只要抓住城镇化这一环,中国经济就将以8%的速度至少再增长20年!
怎么早没想到这招儿呢?是前人太过平庸,还是今人智慧超群?
市场化的结果而非政策工具
先让我们看看历史吧。读史未必使人聪明,忽视历史却是不可饶恕的愚蠢。
改革开放30多年至今,我们可记得什么时候搞过城镇化的规划?可曾制定过什么样的城镇化政策?从来就没有。没有宏伟蓝图,没有统筹兼顾,没有配套政策,没有资金安排,甚至连试点推广都没有,不知不觉中,城镇化率就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2年的53%。即使扣除进城不落户的农民工,城镇化率也达到了35%左右。
城镇化的提高并非来自政府主动的和有意识的推动,而是城乡社会、经济、市场、产业和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就像小孩子的身高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而不是家长调控的变量。家长可以提供营养,但不能打鸡血、喂激素,操控孩子的生长过程。同理,政府也不应自己动手,圈地迁人,按图造城,而应该并且只能是营造有利于城镇化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回顾过去的历史,对我国城镇化贡献最大的,当属农业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解散了人民公社,打破了僵硬的计划体制,长期束缚在故乡和故土上的宝贵生产要素劳动力开始自由流动,经过乡村副业和乡镇企业,最终进入了城镇工商业和服务业。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签:许小年城镇化或城镇神化 城镇化率 许小年 城镇经济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建设
上一篇:布拉德福德·德隆癫痫经济学
下一篇:张茉楠纵容货币战将使全球经济更危险
·北京城管连续多年成公招考试热门 女生为城管拒国企外企2013.02.21
·男子因钥匙链上挂小水果刀被拘留3天 警方称属管制刀具2013.02.21
·中国器官捐献扩展至全国各省 器官分配孩子优先2013.02.21
·甘肃白银水川镇春节放假40余天 官员称系因闲而休假2013.02.21
·沪陕高速车祸一村民哄抢货物被撞死 路政员称赞撞死活该2013.02.21
·网瘾少年不服父母管制蓄意投毒 称弄死他们没人管我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