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养老金长期预测制度须补课

发布时间:2013-1-28 15:50:56 来源:瞭望观察网 【字体: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仅有年度预算仍不能补足运营漏洞,亟需辅以长期预测制度,才能最大可能地消除支付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地长期运行。

  近日,财政部表示从2013年开始向全国人大呈交社会保险基金年度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管理手段,但对养老保险而言,仅有年度预算是不够的,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在实现年度预算的情况下,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预测,并提交人大审议。

  根据2010年国务院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和《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的安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将是一个年度预算制度。年度预算可以有效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由于养老保险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且影响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因素是复杂的和长期的,因而仅有年度预算不足以保证该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辅之以长期预测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不断的修正。由于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尚不成熟,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分析其长期收支平衡预测机制建立的重要性。

  长期预测制度何以重要

  基本养老保险是城镇与就业关联的最重要的制度,制度的每一个参量的变化,对退休人口、对企业和在职职工、对政府都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失误。对于退休人员而言,由于“多层次”的制度尚未建立,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仅能从该制度获得养老金,所以基本养老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企业和在职职工而言,养老保险费率是负担最重的,企业负担的费率是职工工资的20%,个人缴纳工资的8%,许多地方企业缴费甚至突破了这一费率;对于政府而言,该制度是参保人和受益人最多的制度,2011年底,该制度的参保人为2.8亿,领取养老金的人口近7000万,收入为1.7万亿元,支出为1.2万亿元,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制度。

  而且,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过去完全的代际转移支付演变为部分积累制度,即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按制度设计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形成并实施积累制度,政府需要承担转制成本,加上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较快,诸多的因素重叠在一起,意味着企业和政府都面临更重的负担。

  尤为重要的是,养老保险更多地受长期的影响因素影响,所以长期预测的重要性不逊于年度预算。年度预算的意义更多的是通过公开、透明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并由此加强制度的运行效率,但对养老保险而言,除了短期的约束力外,长期可持续发展更重要。

  而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三个维度,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费率基本稳定、养老金水平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长期内财务收支大体平衡。无论是现收现付制度还是个人账户积累制度,养老保险都是几十年内的收入-消费平滑制度,即在个人账户下是本人年轻时和年老时收入-消费的平滑。

  因此,在长达几十年的时期内,任何一个影响制度收支的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制度的长期收支平衡。对制度的长期预测并及时修正制度,使参保人、受益人和政府做到心中有“账本”,作出各自的对策,将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与之相比较,其他的社会保险项目是以年度风险概率为计算费率基础的,所以,年度的预算是可以保证其有效运行的。比如,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但是养老保险则不同,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保费收入和退休金支出的因素是复杂的和长期的。

  就其影响制度收支平衡的复杂性来说,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制度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制度的内生变量又有参保人数、工资水平、缴费基数、费率、个人账户利率、缴费年限、退休年龄、退休人数、退休金发放的水平,等等;制度的外生变量则包括人口老龄化、长期内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增长水平、就业率、失业率等因素。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