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公平竞合方能提升中欧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3-1-21 8:52:1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李东超

2012年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无论是中国光伏行业先后遭遇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还是华为、中兴等通信公司遭遇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国际贸易摩擦已经成为2012年的一个关键词。

未来美国和欧洲对自身产业的保护意愿会越来越强,但细究起来,二者的动机却不尽相同。美国的出发点是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以及本国企业利益,而欧盟则主要是受产业空心化和高福利政策带来的经济衰退的影响,其不得不保护自身产业以纾解经济困局。

由此看来,未来美国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意愿和强硬程度将甚于欧洲,欧洲较美国更可能软化对华贸易强硬政策的立场。因此,欧洲未来可能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地区市场的战略区域。欧洲和中国未来都应长期坚持开放,鼓励竞争,在竞争中促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双方市场持续发展并保持长期的竞争力。

开放合作才能共赢,封闭垄断最终只会导致两败俱伤。以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移动通信行业为例,20年前,在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的关键时期,欧洲的GSM在当时几种主要无线制式中起步稍晚,条件稍差。但正是其坚持对全球开放、竞争和合作的策略,降低了门槛,吸引全球所有电信设备供应商“争先恐后”地在这一领域投入巨资、持续创新,最终构筑了全球共同参与的GSM/UMTS产业,使其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移动通信系统。

到2011年底,全球GSM/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用户数达45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数的90%。欧洲设备商在全球的存量市场份额占全球的65%,欧洲运营商在欧洲以外发展的用户数占其总用户数的57%。沿着GSM/UMTS演进的LTE( 长期演进项目)有可能成为全球移动宽带的唯一标准,未来也将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正是欧盟和欧洲企业界长期坚持开放、鼓励竞争和在竞争中促进合作的胜利。

以往的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史表明,国家予以强烈保护的产业往往缺乏全球竞争力,那些深受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之惠,在本土没有竞争对手的“超级明星企业”通常不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国家开放竞争或保护较少的行业和企业,反而竞争力较强,在全球化的竞争风雨中,反而能够“茁壮成长”。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开放竞争才是推动国家、产业和企业发展最好的手段。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在国内市场通过公平的竞争不断改进和创新,就不大可能具有全球竞争力。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制造及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正是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欧盟的竞争政策在全球较为透明、公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激活创新、优化资源配置,转危为机。欧洲和中国也有良好的合作案例,在通信行业,欧洲拥有强大的标准制定及技术创新能力,而中国则具有强大的技术产业化能力,如若二者能够结合,将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巨大的价值。以华为公司为例,2012年1月,华为收购英国公司CIP,该公司的技术已应用于华为多个产品之中,并通过华为的平台获得了产业化和全球市场应用的机会。

自2004年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以来,欧盟一直将这一位置保持至2012年,甚至在短期内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美国对华实施长期的技术封锁不同,中国企业和欧洲企业或多或少保持着一些高技术合作。欧洲的高科技公司也非常青睐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一些高科技公司也已进入欧洲通信市场。

这种企业间的高科技合作相对于单纯的贸易合作和中国公司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而言有本质提升,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途径。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应更加重视欧洲发达市场的开拓。

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中,还应学会融入当地产业社会环境,构建共赢的伙伴关系。全球化并非同质化,虽然当前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但全球各地的产业仍各具特色。逐渐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的后来者,更应在理念和行动上融入当地市场。欧洲市场也不例外,中国企业应适应欧洲的产业环境,发掘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作者系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公平 竞合 方能 提升 中欧 竞争 竞争力

上一篇:余丰慧客观看待收入跑赢GDP
下一篇:叶一剑丹东需要打破单一的边城逻辑

相关阅读: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1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2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4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32013.01.21
·01.20周末私募内部绝密传闻独家爆料2013.01.21
·01月21日宁波敢死队异动股点评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