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鹏提高医治效率而不是控费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据卫生部消息,2013年中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报销比例不低于90%,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340元左右,新农合资金总额增加到2700亿。
新医改,简单来说是为了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如何保障和提高民众的医疗,新农合的大病医保就是如此。中国老龄化程度将是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一般寿命变长慢性疾病的医治概率就会上升,将出现巨大的疾病需求,我们称之为“霉需”。第二个问题是,“霉需”肯定会冲击医疗保险,那么就要有控费的思路。控费有各种方法,当然目的是能在总费用控制下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比如按病种付费,比如发改委觉得中国的医生劳务价格太低,药价太高,于是就不断提高医生劳务价格、不断要求医药商家降价,或者引入各种采购竞标制度。所以股市上面医药板块尽管比较抢眼,但是,限价降价强制要求其实对企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让医疗机构和医生有积极性,比如鼓励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各种改革,慢慢允许医生自由执业、轮转执业,甚至以后像美国一样,一些有名望医生完全脱离医院体制,做手术的时候租用医院的手术间即可。
仔细思索就会发现,三个问题的主线还是“霉需”,即使发改委不断控制药物价格,也架不住需求量的井喷,以量换价。老龄化导致的“霉需”是一股无法遏制的力量。
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农村居民的“霉需”会有相当部分转变成城市居民的“霉需”,那么这其实是水平提升的,因为城市人口的医疗支出要显著高于农村。
那么医院和医生的改革是否会降低“霉需”的支出?不可能,事实上针对医疗服务的任何改革,它最大的功能是提高了医治的效率,而不是能节省总成本。对医生和医院的改革,一定是扩大他们的自主权和提高责任心。他们会更灵活地执业,提高技术和改善服务态度,也会购买责任险,刺激保险市场。但是想想,以后富人医院和高级私人医生的出现,怎么可能降低“总霉需”的支出?其实,庞大而成熟的经济体,医疗都是占国民经济相当大的比重,美国甚至占到了吃惊的1/4以上。中国会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形成巨大的“霉需井喷”,随后又变得平稳,而在未来30年内任何控费都是难以为继的。
上一篇:王海平江苏的质量
下一篇:周飙禁售政策正在加速大象灭绝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1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2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42013.01.21
·01.20周末利好消息揭秘-32013.01.21
·01.20周末私募内部绝密传闻独家爆料2013.01.21
·01月21日宁波敢死队异动股点评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