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开房找我”网络社会运动雏形初具

发布时间:2013-6-8 14:51:53 来源:中国经营报 【字体:

  5月27日,叶海燕等人在海南省万宁市第二小学门口举牌抗议性侵女童案,手书标语:“校长,开房找我,放开小学生!”此举引起热烈反应,很多知名人士及网民纷纷效仿,自发加入“开房找我”行列,一时风潮涌动,“开房找我”体“自拍标语”秀以不可阻挡之势爆炸性流行。

  此事余波之大,至少产生过两个后续的传播热点,一是5月30日叶海燕因为卷入故意伤害案被捕,媒体不约而同地写其身份为“‘开房找我’发起人”,尽管她的被捕与上述网络事件并无清晰的因果关系;二是网民PS著名日本AV女优苍井空手书“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照片,在网上走红,而某媒体借此痛批苍井空“借热点事件搞另类推销,有违商业道德”云云,随后被微博大V、青年导师李开复等人指出该报所批事实存在谬误,苍井空躺着中枪。这两个衍生热点再次推高并延伸了“开房找我”行为。

  上述群众行为,按照传统的社会学观点,只能说是一个集合行为而算不得是社会运动,虽然吸引了很多参与者对同一个目标作出反应,但毕竟相对自发、呈无组织状态,其发生和传播链条并不稳定而且不可预料。而社会运动必须有较为牢固的领袖和内部组织,且持续时间较长,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但我认为,“开房找我”发起人的目的正在于将之社会运动化,而且她的目的其实已经基本达到,理由主要有以下两个。

  首先,“开房找我”不仅被广泛传播,并且被群起效仿,以身体参与叠加微博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行动式表达”——尽管它只是跟帖一般泛泛而谈并且点到为止,但毕竟,正是设定了较低的门槛与难度,它才流行得起来。而一旦流行成势,成为公共话题(不论是赞还是弹),运动的大部分目标就算达成了。这个行动本身就好比一个网帖,叶海燕发了主帖,而跟帖者不仅层出不穷还不断地在别处重建主帖。

  其次,“开房找我”行动,并非只有反讽没有诉求,叶海燕本人在行动流行后,就通过微博表达了她的诉求:“1.家长会得到一个说法,罪犯依强奸罪拘捕。2.教育部与妇联应有个回应,该肃整队伍的拿出方案来,妇联必须有个态度。3.废除嫖宿幼女罪。4.停止对我的骚扰。”

  这些诉求除了最后一项是关于她自己的,前面三项也基本上与民意诉求同调。在六一儿童节前夕,不仅最高法、教育部、妇联都相继就恶性事件高调、激烈表态,甚至连习近平都专门谈到要对侵害儿童的言行进行打击。政治高层如此密集地表态,是比较罕见的。“开房找我”究竟从中产生了何种影响,也许很难精确评估,但高层一定注意到了相关民意,而“开房找我”无疑是本领域民意表达当中的最强音。

  互联网的确给类似的社会运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成本更小了、风险降低了、影响效能被网络放大了。过去,要发起一场社会运动,需要逾越许多现实的障碍,比如集会、示威等等,困难指数较高,网络却可以轻松聚起另一种虚拟的集会或抗议。过去,如果吸引不了媒体关注,社会运动很难成势,“开房找我”行动以微博公众传播为主场,叶海燕的个人与相关合作机构的平台反而成为最中心的私媒体平台,而且即使在行动已经流行以后,这些私媒体平台仍能源源不断地发布新动态并引起关注。因此,中国互联网化的社会运动已经初具雏形。

  这并不是说,中国社会的活力就因此被很大地激发和释放,因为仅仅只是雏形。从内容说,反腐、拆迁等领域的社会运动能否开展,能否持续或扩大影响,都还有待未来进一步测试。“开房找我”虽然红了,它本身的局限也是明显的:矛头指向个体而非机制,使得“校长”一词污名化,这种污名化不一定立刻会在现实中产生多么坏的影响,然而在思维与公共传播层面,校长的信誉已经被摧毁。

  此外,习惯于懒懒地拍张照片就拿到网上抗议的人们,其立场的坚定程度似乎也很不可控,他们也许前一分钟还随手拍美食,后一分钟就对一个城管踩踏商户脑壳的视频点了“鄙视”按钮。不过,也正是这种低成本与低卷入状态,使得网络社会运动反而有可能日常化、普遍化,不至于像传统的社会运动那样容易导致现实中的正面冲突,这无论对谁来说,都应该感到高兴。在前不久呼吁重侦朱令案的网络行为中,十几万网民很快参与到白宫网站请愿活动中,就大大提高了意见汇集的效率。就像意大利的警察追小偷,追到以后没有打斗,双方握手,各就各位,可谓文明的博弈。互联网在社会运动中,能够将身体与意见相剥离,把理性放在心里,把冲突和抗议部分地外包给网络,假如果然行得通,是可以推动创造许多公共福利的。

  作者为媒体人士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10135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