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王恒利“最难就业季”与产业结构失衡

发布时间:2013-6-7 13:52:55 来源:不详 【字体: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不同的答案对应着不同的解决路径。如果是专业不合理造成,就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使之更加市场化;如果是就业观念造成,就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果是信息不对称造成,就多在校企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

一方面“用工荒”,蓝领工人的薪水一涨再涨;另一方面就业难,毕业生的起薪一降再降,这形成了鲜明反差,也耐人寻味。造成“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深层次原因,在我看来,并非专业设置、结业观念和信息不对称,而是基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之上的产物,这反映了当下中国的经济转型之困。

这里的转型之困是指,以“中国制造”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体量庞大,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而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比偏低;同时,在“中国制造”中,代工、组装等低端制造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以创新为主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仍滞后。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的第三产业占比为75%,法国为72%,日本为68%,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第三产业为67%,南非为66%,印度为55%。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第三产业为44.6%。因为各国的统计口径不同,上述数据可能有偏差,但中国的第三产业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

以富士康为例,这家代工厂的工人可以组装出iPhone、iPad,但苹果公司的设计研发、iOS生态系统的开发者,却是以美国本土为主。同理,中国天津的工厂也能组装出空客A320,甚至A320的部件也由中航工业旗下的公司供应,但A320的研发设计同样在美国。iPhone和A320都是“美国设计、全球供应、中国组装”(Designed in America,Made in Global,Assembled in China)的产物。中国的劳动力,即便学的是design,相当一部分也不得不去做assemble。

“中国制造”曾经令我们感到骄傲,也是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处在产业链下端、缺乏自有技术和品牌的“中国制造”,利润空间日益萎缩。同时,这种产业结构更需要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岗位,而非高技能人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他们绝大部分都要从事高端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可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却决定,这些产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有限。毕业生要么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或者转为技工岗位,甚或所谓的“转变观念”,与技工或与农民工“抢饭碗”,这既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劳动力本应是诸多生产要素中最可贵的资源,数量庞大的高端劳动力资源是一国发展的源泉所在,创新的动力所在。一年699万高素质人才进入就业市场,本应是中国经济之福,何以成为就业负担?这足以对我们提出警醒,进而倒逼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首先,“中国制造”应加速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从而产生大量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岗位;其次,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变第三产业“瘸腿”的局面,让第三产业成为吸纳人才的“洼地”。唯有如此,方不再有“最难就业季”。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10093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