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是着臭棋
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课征11.8%临时反倾销税,这一裁定再次暴露了欧盟贸易执法的随意性。
因为在5月8日提出的草案中,欧盟贸易委员会提出的方案是平均税率高达47%、最高税率达67.9%,短短一个月里发生这样大幅度的税率变更,不能不让人认为,欧盟在裁定中国光伏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倾销幅度如何等问题上并没有扎实的依据和合理的判断,而更多地是一种随意制定的措施。
毕竟,对于一开始就大量使用外资、90%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欧盟贸易部门没有按照中国自己的成本核算有无倾销,而是指定美国为替代国计算。即使不考虑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之间数倍的工资差异,鉴于中国光伏产业产能产量占全世界60%,美国则只相当于中国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巨大差异也决定了以美国为替代国计算出来的中国光伏产业“倾销幅度”只能是一个荒唐的数字游戏。
欧盟贸易机构正式发布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与一个月前的草案发生数倍之差,正表明他们自己对这样一个荒唐的数字游戏也谈不上有太多的敬畏尊重之心。
贸易执法随意性反映出其指导思想和机构内部运行混乱。在光伏产业发展及对华光伏双反案上,欧盟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是追求一个能与替代产业竞争且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还是维系一个效率低下、既无法与替代产业竞争又无力与海外竞争者同场角逐、只能托庇于贸易保护并持续吞噬巨额补贴的无底洞?
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是要有一定期限?还是在国际竞争中已告失利、且看不到翻盘希望的情况下继续变本加厉诉诸贸易保护?
对华光伏双反是着眼于光伏市场本身?还是企图以此为筹码逼迫中国在其他方面让步?
在整个光伏产业集群中要支持的是哪个环节?是以太阳能世界公司为代表的那批被中国同行打得落花流水的低效率企业及其拥有近50家成员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Sun)?还是受益于价廉物美中国光伏产品、拥有530多家企业成员、代表欧洲6万个就业岗位的欧洲平价太阳能协会(AFASE)?
欧盟贸易机构的所作所为让观察者们得不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明确结论,让市场参与者们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
在光伏产业发展及对华光伏双反案上,欧盟内部运行的紊乱更是显而易见——此案涉案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合1670亿元人民币),是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案件规模之最,直接影响中国数十万就业,这样一起案子倘若付诸实施,必定对中欧经贸关系乃至政治关系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因此,欧盟方面需要统一的思想认识和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决策,并高效率地贯彻实施。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欧盟贸易机构与其大多数成员国的意见相左,不仅进一步表明此案未必符合欧盟自身利益,而且埋下了未来发生反复的可能。
归根结底,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是一个指导思想和内部运行混乱的机构基于错误假设前提和曲解作出的、注定要遭到失败的决策。他们发起的这场“太阳能战争”本身就会压缩光伏市场的成长前景,进而损害他们意欲拯救的国内光伏产业。此案的发起和推进,再次充分暴露了这个区域经济组织深刻的内在缺陷,也让人们无法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过分乐观。(梅新育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欧盟,别逞一时之快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是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公正之举。我们铺好了谈判桌,手中也有足够的牌可以打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至少传递出两个负面信息:第一,欧盟缺少承认基本事实的勇气,也没有学会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时代变迁和实力消长,并未消除某些欧洲人根深蒂固的居高临下心态;第二,欧洲的决策机制出了问题。多数成员国明确反对情况下,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能在如此复杂敏感的问题上呼风唤雨,这是不正常的。
尽管欧盟裁定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从此前建议的47.6%降低到目前的11.8%,但是事情的性质没有变。就此,我们有必要说几句话:第一,这是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公正之举,中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欧盟的决定不仅损害中国合理利益,也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的错误信号;第二,欧盟需要拿出诚意,同中国业界坐下来好好谈,通过磋商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合理的、双赢的方案;第三,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可能不遭到反击。如果某些人一意孤行,最终结果恐怕也是其难以承受的。
中国光伏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这不是中国的过错。众所周知,这种竞争力源自光伏产品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中国产业进步,同倾销和补贴不相干。凭臆想和武断采取“双反”措施,没有根据,也站不住脚。围绕有关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中国展现了足够的诚意和建设性。欧盟展开有关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中方立即启动应对和交涉。除了政府层面的工作,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代表业界同欧盟耐心沟通,说明情况。
与德古赫特最初的“斩钉截铁”姿态相比,欧方出台的措施明显有所收敛。或许,一些成员国及欧盟机构领导人对欧盟贸易主管官员进行了“约束”。然而,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同样是有害的。由于欧洲进口商需要缴纳相应的保证金,“双反”风波一起,中国光伏产品价格已应声上涨近20%。据测算,如征收15%关税,欧洲对光伏产品需求就将减少85%。难怪有人发出质疑:欧方是不是想让中方光伏产品对欧出口在旷日持久的谈判进程中消弭殆尽?
中方对下一阶段谈判的艰难性有充分估量,也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同时也会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我们铺好了谈判桌,手中也有足够的牌可以打。
中欧贸易规模巨大,出现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妥善处理。中欧关系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表明,相向而行,加强合作,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不尊重彼此利益关切,缺少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的诚意,必然会影响中欧关系和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中欧双方利益高度交融,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双赢。
周俊生:中欧光伏博弈应守正出奇
6月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自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这一结果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不公正的,但相比于原先欧盟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表现出的强硬态度,还是好于预期的,这表明近期中国政府密集展开的外交斡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欧盟并没有放弃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47.6%的反倾销税的计划,只不过将这个计划延迟了两个月。但有这两个月的缓冲时间,中国可以和欧盟展开更多的博弈,从而使“双反”计划不致成为现实。
欧盟之所以在关键时刻降低征税额度,并留下两个月的缓冲期,关键在于欧盟各国对是否向中国启动“双反”意见并不统一。一方面,一些欧盟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使欧盟深受压力,为了自身利益,它不惜违反WTO精神,推动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各国介入中国光伏产业的不同,各国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对是否执行“双反”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生产和产品销售早已打破国境线界限,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国的光伏产业近几年获得了巨大发展,但由于中国企业在高科技开发上的不足,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还需要国外制造商提供,因此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也给在本国市场上已经饱和的国外制造商提供了市场。欧盟如果一意孤行,对中国产品启动高额税收,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只能退出欧洲市场,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实际上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欧洲将失去20万个就业岗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欧盟才会在关键时刻态度软化。
欧盟依然不肯放下针对中国的“双反”大棒,声称将在两个月后征收高税,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压力并未完全解除。但是,欧盟延迟执行47.6%的高税率,其实也给中国政府留出了调整政策的空间。必须看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之所以引起欧盟的抵制,与中国在光伏产业上形成的产能过剩有很大关系。由于国内市场消化能力不足,中国确实将大量产品投入到了国外市场,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最高峰时曾经占到全部市场销售份额的70%,这自然很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引起贸易纠纷。因此,尽管我们反对欧盟在贸易保护主义之下对中国发起 “双反”制裁的错误做法,但是关起门来仍然有必要检讨并反思在光伏产业发展方面的失误。
未来两个月,中国必须拿出更多的智慧和诚意与欧盟展开博弈,这种博弈一方面包括展开针对欧洲市场的对等制裁,中国政府已启动对欧洲国家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这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坚定态度。另一方面,这种博弈更应包括对产能过剩的光伏产品进行调整的措施,政府不应再动用行政的力量给光伏企业提供经济后援,特别是不应对光伏企业的债务大包大揽,而是应该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来引导光伏企业走出困境。
随着国内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光伏行业也正在走出最困难时期,城镇化的推进将为光伏企业在内开辟出新的市场,同时一些光伏企业面对国外市场的不利局面,正在积极到海外市场开设分厂,以化解制裁压力。这些因素都给中国政府与欧盟的博弈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权。而中国政府在博弈中已经作出的市场配额和价格方面的承诺也有利于事态向积极方向转化。因此,对于两个月后中欧光伏博弈的最终结局,我们可以谨慎地表示乐观。(每日经济新闻)
杨国英:“光伏制裁”给刺激式投资敲响警钟
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并且,如果中欧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作为我国光伏业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此举如果全面实施,那么,对于本已处于生存危机边缘的我国光伏业,显然会造成“屋漏偏逢连夜雨”之惨境—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当下光伏业,已有90%的企业停产,曾经的光伏双巨头,无锡尚德已不得不破产重组,江西赛维则靠引入国资勉强图存。
事实上,欧盟此番“光伏制裁”并非事发突然,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陆续爆发后,欧美为实现自身的贸易平衡以及稳定自身的就业率,随即就挥动起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经济体,我国自然会成为制裁的首要对象。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和欧盟早在2010年就将我国光伏业列入到贸易制裁调查之列,而与美国相比,来自欧盟的“光伏制裁”显然更为致命,因为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需求市场,对其出口量已占到我国光伏制造总产量的70%。
对欧美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我们理应批判,因为就我国光伏业而言,尽管总产量位居全球榜首(约50%),但是,与总产量高企相倒挂的是,我国光伏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所分享的利润空间却极其微薄,因为,光伏产业链最大的利润空间,其上游硅晶体原料和下游光伏系统应用产品却分别由欧美日和欧盟享有。如此,即使在光伏市场向好时,我国光伏企业亦仅能“赢得小利”,而在光伏市场遭受冲击时,我国光伏业却要“背负骂名”。
但是,在批判之余,我们更应进行深刻反思,就光伏企业自身而言,有必要反思其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就各级政府而言,则有必要反思其对光伏业的过度政策刺激。
以光伏巨头无锡尚德为例,在度过早期的生存发展期后,尤其是2005年成功登陆纽交所后,其创始人施正荣的内心即极度膨胀,先后投入逾百亿元入主环球太阳能基金以及成立亚洲硅业和辉煌硅科技等一系列关联企业—这不仅无视其时各地蜂拥而上的光伏项目所将产生的产能竞争,更无视美欧债务危机爆发后所形成的外部市场急剧收缩。
这种对市场供给竞争以及对外部需求弱化的双重无视,并非无锡尚德独有,而是其时我国光伏企业普遍性的盲目浮躁。而光伏企业如此普遍性的“逆市场化”心理,则很大程度上与其时政府过度刺激的政策有关。
基于光伏业所谓的“新能源”光环,发改委自2008年起,即历年加大对光伏业的财政补贴以及税收和信贷优惠。而地方政府更基于光伏业巨大的GDP拉动效应,自2005年起全国几乎所有的重点省市均将光伏业列为重点扶持产业,不仅给予光伏企业超低价的土地、水电优惠,甚至还给予光伏企业配套资金和免费排污等倾斜政策。
欧盟此番启动的“光伏制裁”,给我国历年来推行的刺激式投资敲响了警钟。不管其最终的走向如何,均应引起我国光伏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深刻反思。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变化,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而不能过度依赖政策刺激,各级政府应摒弃GDP崇拜的思维,对相关产业的政策扶持,只能适度,而不能过度,更不能拔苗助长。 (时代周报)
光伏这一仗 中国必须打
欧盟还是出招了,这一招震惊中欧,也震惊世界。
欧盟委员会6月4日宣布,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欧盟此举纯属背信弃义,恶意挑衅。就在此前一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3日晚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李克强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高度关注和严正立场,指出中方愿与欧方在现有双边经贸机制下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解决方案。巴罗佐也答应,欧方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和中方关切,愿努力同中方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贸易摩擦,推动中欧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向前发展。
话音刚落,铁拳即出。对于这样“嘴上叫哥哥,背后抄家伙”的主儿,事已至此,其实已经没有继续放低姿态与之展开谈判的必要了。以牙还牙式的外交口水交涉,固然很有必要,但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拳头比道理更管用,必须要有实招才行。在短时间内最强有力的做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光伏贸易摩擦发轫之初,中国就拿出极大的诚意,希望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贸易冲突,然而,欧盟仍然坚持痛下杀手,已经事实上将中欧经贸拖入贸易战。既然对方已经开打,我们就必须应战,而不是还在自欺欺人地认为,“这还只是贸易争端,中欧之间不至于发生贸易战。”幻想与天真,可能会让我们葬送原本可能的胜利。既然无法避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要认真对待,沙盘推演,排兵布阵,打赢这场“战争”。
要知道,赢得这场“战争”,意义重大:一来可以杀杀欧盟的锐气,让欧盟相关国家、决策者和企业长长记性,真切地体验到在中欧贸易上鲁莽行事的严重后果,为包括光伏行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在欧洲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二来可以杀鸡儆猴。现在中国产品在全球处境尴尬,动辄被人双反,动辄被人调查。如果中欧光伏一役,中国既丢面子,又失里子,那今后效仿欧盟行事者会更多,中国的贸易摩擦会更甚。面对群狼,最有效的就是扑杀头狼。拿下此役,可震慑其他国家不敢对中国企业轻举妄动。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对付欧盟,中国手里并非没有招儿。昨天,中国商务部已经宣布,中国政府已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一瓶葡萄酒肯定打不赢一场贸易战,但这瓶葡萄酒却是中国人给欧洲一个严重警告。如果这瓶酒还不能砸醒欧洲人,那葡萄酒后面,也许就是奢侈品,汽车,甚至飞机。在欧债危机尚未痊愈的情况下,欧洲人原本希望通过给中国光伏企业一记闷棍,以达到扶持欧洲本土光伏企业,重振欧洲制造雄风的目的。但是,如果中国示强,欧洲人一定会掂量轻重得失,不会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拖向深渊。
对于中国来说,也要做好两手准备。现在看来,不管这场战事结果如何,一段时间之内,光伏企业在欧洲没法混了,那就得另想辙儿。一是挪个地,开拓欧洲以外的国际市场;二是换张脸,注重光伏产业的本土化。同时,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企业,都应该更多地把目光向内看。对光伏行业重新审慎规划,理性发展,到农村去,农村大有可为。通过政策倾斜,努力开拓光伏产业广阔的农村市场。做大中国内需,就可以有效防范外需风险。
众所周知,贸易战争无赢家。话虽如此,双输之下,谁更能输得起,谁就是赢家,就是胜者。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现在是时候了。示弱,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越发被动。不如索性捋起袖子,抛弃幻想和天真,做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摆开架势,见招拆招,只有这样才能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际金融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10036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人民日报欧盟,别逞一时之快
下一篇:周俊生中欧光伏博弈可谨慎乐观
·房价上涨及需求增加上海高端住宅租金猛涨20%2013.06.07
·零售大佬陷增长困局新华都进军地产2013.06.07
·高和资本苏鑫商业地产短期仍是“散售”时代2013.06.07
·80%入驻率德事商务中心新中心开业2013.06.07
·1~5月份部分房企“战绩”2013.06.07
·问题管桩已暂停供应 恒大启东项目涉事企业被处罚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