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杂谈揭秘 >> 浏览文章

最新已求证传闻之利好传闻消息5月2日

发布时间:2013-5-4 13:54:59 来源:网络 【字体:

  传,“两桶油”加码天然气

  已求证:在国际金价下挫时期,天然气作为大宗商品类避险资产,成为了投资机构的新宠。而在国内,随着天然气需求的骤增和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天然气产业变成了‘两桶油’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争气”之路

  近日,中石化总投资700亿元的准东煤制天然气项目基地,在新疆开工建设。这个项目产能为80亿立方米/年,计划2017年投产。而在中石化现有的6个煤化工项目中,该项目规模最大、投资最多,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

  在煤化工项目重启之时,石油公司连同电力企业、煤炭企业加快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已经不是新鲜事。对于煤化工的大工作,中石化将此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且试图用8-10年时间,将公司发展成为我国煤化工领域的行业领先者。

  “中石化进军煤制气领域,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发挥其在化工领域的技术和渠道优势,另外一种重要意图就是弥补天然气资源短板,缩小和中石油的差距。”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对新金融记者说。

  尽管中石油和中石化同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油气公司,但是在天然气资源的比较上,中石化明显“先天不足”。

  对比2012年年报,中石油天然探明储量为1.91万亿立方米,而中石化为0.19万亿立方米,另从产量上看,中石油为7.25百亿立方米,中石化只有1.69百亿立方米。

  在储量只有中石油十分之一,产量只有其四分之一的情形下,中石化不得不尽早补齐上游资源的劣势,而将新疆丰富而廉价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更受欢迎的天然气,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据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中石化就在新疆登记了350平方公里的煤炭区块,区块煤炭储量预计在150亿吨左右,这块资源将作为煤化工项目进行开发。

  “与竞争对手相比,上游资源‘短板’的差距在扩大,中下游‘长板’的优势在缩小。”傅成玉掌舵中石化不久,便在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中石化所存在的问题。

  煤制气项目盈利水平如何,在业界看来还是个未知数。“煤制气不同于煤制油,煤制油已经有成型的项目正在运营,有现成的成本和利润进行比较,但国内的煤制气项目大多数还在前期规划和生产线建设阶段,没有经验可以参照。”中投顾问任浩宁告诉新金融记者。

  不过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天然气问题专家刘毅军认为,从煤炭价格的低迷和终端天然气价格的未来上升趋势,煤制气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可以作为纳入到企业的能源战略中。

  “中石化目前拥有的国内天然气总体储量确实比较低,只有15%左右,但是随着我们这些年在天然气领域的全面准备,未来我们的供应量肯定会明显增加,” 中石化董事会秘书黄文生表示。

  中石化在天然气板块上认真做了功课,中石油也不敢倚仗资源优势而“坐吃山空”,继续把天然气作为战略性成长性工程,一方面加快重点气区建设,另一方面也加快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取新的资源。

  今年2月,中石油宣布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手中购得两处位于西澳大利亚的勘探资产部分权益,这被视作中石油加强西澳大利亚海上液化天然气和陆上非常规油气合作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中石油也在与国内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希望获得更多气源。

  中石油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经营亏损了21.1亿元,但是公司在此板块的经营支出较上一年却增长了29.7%。对此,中石油方面回复为,亏损是由于进口天然气进销价格倒挂,销售进口天然气和LNG亏损约为419亿元,但公司相信,随着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进口天然气亏损的状况将有所改善。

  国内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企业对天然气的追捧。据统计,201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425亿立方米,增长31.1%,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增长13.0%。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为28.9%,比2011年提高了4.5% 。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在2300亿-2500亿立方米/年。

  下游需求拉动了上游的投资热情。有机构统计,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的油气勘探开采投资(因石油与天然气资源重叠故无法区分统计),目前已经达到了每年3000亿的水平,未来上游勘探开发投资额有望保持8%-10%左右的增长速度。

  对于消费量的两位数增幅,任浩宁认为业界应该理性看待。“大幅增长的原因是由于过去几年我们对天然气利用不够重视,消费量基数非常小,所以稍有增长,幅度就明显提高。未来天然气消费量增幅会趋于平稳,而风能、太阳能的消费也会有所提高,所以企业投资也要更加理性。”

  管网暗战

  新疆虽然富集煤炭和油气资源,但是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十分有限,如何将西部的能源产品送达到东部地区,是新疆每一个能源项目必须严阵以待的现实问题。

  “表面上看是几个能源公司在圈定资源,实际上管网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石油大学刘毅军告诉新金融记者。

  中石化在新疆布局煤化工项目的同时,一条自新疆至浙江的“点对点”煤制气专属管道也在加紧推进。

  早在2010年5月,在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期间,新疆、浙江、中石化三方就开始筹划这一项目,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在此基础上,中石化还分别与华能、华电、国电及中电投等央企,万向及新疆广汇、新疆励晶煤业等公司落实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气源协议。

  2012年10月16日,这条新粤浙管道在网上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的首次公示。从公示内容上看,这一煤制气管道包括1条干线、5条支线,输气能力为每年300亿立方米。该管线干线的起点是新疆伊宁首站,终点为广东省韶关末站。支线包括准东支线、南疆支线、豫鲁支线、赣闽浙支线和广西支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管线与中石油承建的西气东输三线的运载能力相当、且路线十分相似。任浩宁对新金融记者说,“两桶油”在管网方面完全可以加强合作,在提高输气能力和运输效率的前提下共享管网优势,没有必要各自为战。

  但实际情况是,谁控制了管道,谁就真正拥有了气源的话语权。新疆一家民营能源企业,拥有多个天然气项目,但长期苦于管网的疏通,该企业一位高层曾告诉新金融记者,在西气东输的管网路线基本由中石油垄断,而他们会优先运输自己的天然气。

  中石化的煤制气管网意图打破中石油的垄断地位,但目前看来仍不太现实。中石化的管网还在纸面上,而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三线已经在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刘毅军认为,管网落成与上游天然气项目投产的时间差非常关键,决定了未来的市场格局。从目前的新疆煤制气项目进度来看,基本都是在等待管网的落成,管网没建好,产出的气也没办法外销。上游资源的开发主体是多样性的,而管网却存在自然垄断特性,控制了管网,就决定了上游项目的座次。

  “天然气属于资源拉动型产业,送达的资源量决定市场的需求,而控制了资源及其走向(管网)就是控制了市场。”

  中石油当然深谙此道。几年前广东的省级管网公司由中海油主导,但当中石油投资的西气东输二线到达广东后,中石油便超过中海油,在广东省管网公司获得最大比重股权。

  在中石化的步步紧逼下,中石油丝毫不敢放松,尽管其拥有国内近80%的天然气资源和管道输送专线,但是扩张步伐依旧。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梁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油在未来几年将规划建设5条出疆管道、8座煤制天然气集气站、14条煤制天然气接入支线,煤制气支线管道约430公里,在疆内管道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石油在国内运营管道总长度达到60257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4807千米,约占全国的66%;天然气管道36116千米,约占全国的75%;成品油管道9334千米,约占全国的50%。

  在中石化煤制气管网在网络公示的同一时期,去年10月,中石油西南管道贵阳输油气分公司暨中石油贵州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贵州管网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由中石油控股,主营业务是贵州省内的天然气支线管道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天然气销售。此举被业界认为,中石油在西南地区天然气管网争夺战中再下一城。短期来看,中石油在西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量上将占绝对优势。

  下游比拼

  天然气产业分为上游开采、中游管输与下游配气三个环节,而纵向一体化,是每个有实力企业的追求。

  2011年年底,中石化和新奥能源联合向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燃气发出收购要约,此举也被解读为进军天然气分销中下游的重大举措。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可以降低中石化的整体风险,增强对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而且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是石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是中石化的全产业链目标却遇到了不小的挑战。2012年10月,耗时10个月之久的“中国燃气收购战”宣布告吹,最终收购战以中石化与中国燃气联姻而收场。

  刘毅军认为,石油公司想要收购较大的燃气公司会比较困难,这种试图“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新布局有悖于燃气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者发展要求。中石化“一上来就吃巨头”的方法未必能得到市场各方的认可,甚至会引起市场警惕,进行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

  相比于中石化的激进做法,中石油的步伐则显得精明许多。作为中石油三级子公司—昆仑燃气自2008年成立之后,依托“资源换市场”的战略,迅速获得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供气能力达50亿方以上,市场份额足以抵过较早进入市场的专业城市燃气公司。

  据媒体报道,中石油向大工业用户直接供气的策略让很多城市燃气商如芒在背,因为工业用户既是城市燃气商的利润之源,也是他们赖以补贴数量巨大的居民用户的基础。

  “我们不希望在下游分销领域出现太多的‘大吃小’的现象。”任浩宁对新金融记者说,在分销市场民企更具优势,他们服务意识较好,且民资对市场风险更敏感,应对方式也更灵活,而上游资源勘探存在风险,国企有实力去承担,而且上游决定了整个天然气产业链的开端。

  “天然气行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防止一体化寡头格局过于强化。”刘毅军认为,从目前看,完全阻止这一趋势有困难,但应该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企业是按照商业化的利益驱动往前走的,但政府需要考虑得更全面,需要在现有情况下找到一个优化点、均衡点。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emi/8442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