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非上策 给中信证券留条发展之路
在今年金融领域的反腐败行动中,中信证券成为一个负面典型。这家一度中国规模最大的券商,因为多名高管团队涉及违规行为而被查处。由于事涉中央救市大计,因此对问题的查处格外严厉。
中信证券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首先是多名高管被带走调查,相关的业务被迫调整,对业务产生重大打击。按照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有关规定,高级管理人员出事,3年之内不能再配股增发,而这对资金需求度较高的券商来说是致命伤。其次,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因此事提前辞职,虽然名义上是主动辞职,但很显然受到了中信证券问题的牵连。不过,最大的损失还不是这些,而是中信证券的品牌受到重创。中信证券曾有志于做“中国的高盛”,但估计中信证券关注的是高盛的规模,而不是高盛对于自身品牌和服务近乎严苛的管理。
在高管为此付出代价以后,中信证券作为机构的命运如何,同样令市场关注。
中信证券作为国内最大的券商之一,曾经有志脱离中信集团“单飞”,此事应该也得到大股东中信集团的首肯。今年以来,中信集团已两次减持中信证券的股份:1月16日,中信集团减持34813.17万股中信证券,其持股比例也从20.3%降至17.14%;6月份H股增发后,中信集团的持股比例进一步被稀释至15.59%,退居为第二大股东,第一股东变更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即H股非登记股东所持股份。据了解,在年初减持完成之后,中信集团就已不再将中信证券的权益并表,未来也不排除中信集团在中信证券的持股继续降低。显然,中信集团有意在弱化对中信证券的影响,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最终可能会放手中信证券“单飞”。还有公开信息显示,中信证券有意实行MBO(管理层持股).
不过,现在中信证券管理层接连出事,“单飞”已经是不太可能,而MBO(管理层持股)的前景更是不可能了。如此一来,中信证券过去定下的发展大计都会付之东流,今后可能面临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
对于今后中信证券的前景,目前业界有一种传闻称,中信证券被重组的可能性很大,监管层还没有对中信进行处罚,按照以往的惯例,对于出事的券商都是采取重组的做法。比如过去的万国证券出事之后,被申银证券重组为申银万国证券;君安证券出事之后,被国泰证券重组为国泰君安证券。按这个路子,中信证券的重组似乎也不可避免。
不过,在我们看来,对中信证券并不一定要采取重组方式。在一个公司机能正常、业务正常的情况下,重组公司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的做法,这很可能意味着毁掉中信证券这家机构。与国内其他券商相比,中信证券的业务和机构都比较完整,维持一个完整的中信证券,对于股东和市场来说是合适的,对于政府来说也是合适的。类似的大型金融机构如果不是业务出现巨大问题,都有完整保留的价值。
我们建议,对中信证券的处理可以采取人与机构分开的原则。管理层出了事,由管理层来负责,涉及违法的则依法处理。但对于中信证券这一家机构,则不一定在这次事件中一棍子打死,以破坏性的重组来处理机构。考虑到中信证券的各个业务条线都比较稳健,可以采取高层换血的方式来实现内部调整,而不是机构重组。
2015年是“十二五”时期的收官之年,2016年将是“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十八大以来持续两年多的反腐败之后,中国在多个领域都将进入重建与发展时期,既包括党政班子的重建与完善,也包括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还包括各类国企与金融机构的重建与发展。因此,保留类似中信证券的金融机构,对于未来的重建与发展是有好处的。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emi/19533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重组非上策 给中信证券留条发展之路
上一篇: 十天内两次增持“逼宫” 东方财智成功入主海南椰岛
下一篇: 负债41亿元 华谊兄弟烧的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