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宏观经济 >> 浏览文章

成长中国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发布时间:2013-3-9 5:01:00 来源:网络 【字体:

  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经济增速成为国内国外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7.5%左右。

  然而比经济增长目标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新动力从何而来?

  经济增长新动力何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两大支柱。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与高速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面临着新的历史阶段,在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新动力?

  近年来,自上而下都将城镇化看成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有关专家也认为,城镇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李德峰认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在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也将大量激发消费、投资需求。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城镇化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意味着未来的城镇化不仅仅是规模扩张、土地经济、投资加力,其中公共服务、消费和第三产业都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认为,城镇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在于人口的集聚,这将从两个方面推动经济增长:第一,从供给方面看,人口集聚将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边际收益随规模递增或者边际成本随规模递减,并推动技术进步,降低交易成本;第二,从需求方面看,人口集聚将会产生对消费品、公共品(如教育、医疗、卫生等)的规模化需求,而许多消费品、尤其是公共品的供给也存在规模经济效应,适当多的需求将有助于降低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从而扩大需求。

  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中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关口,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但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仍然只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的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滞后,未来还有20%-30%的提升空间,还有2亿到3亿人口还要涌入城市。

  城镇化带来什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城镇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单位,能带来人均国民收入的明显增长,由此可显著提高国民的购买能力。

  据有关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未来7-8年,中国城镇化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包括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将超过40万亿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镇的市政公共设施普遍欠账严重。从2000-2008年,城市建设空间增加了1.06万平方公里,增长了36%,但城市承载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以城市道路为例,道路面积由1978年的2.2亿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45.2亿平方米,增长了20倍左右,但同期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增加了37倍,车均道路面积反而下降了45%。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包括公共交通、市容环卫、污水处理、绿化、水热气供应、道路桥梁等,这部分资金需求约为16万亿。另外,社会保障支出大约需要支付15万亿到20万亿,若要不断提高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支出总额可能会不断膨胀。

  不仅如此,马晓河还表示,城镇化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表明,当一国的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推进城镇化可以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和就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即使是制造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也离不开城镇化。

  此前公布的内地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推进城镇化建设”被寄予厚望。

  安徽省提出未来五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5%;河南省提出未来五年城镇化率要提高到52%以上;湖北省提出未来五年城镇化率要由目前的53.5%提高到58%;云南省提出未来五年城镇化率要由目前的39.33%提高到48%。

  战略新兴产业

  将成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

  除城镇化之外,战略新兴产业也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5%。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为了更好地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把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指导目录》涉及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24个重点发展方向下的125个子方向,进一步细化到近3100项的产品和服务。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约740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约950项,生物产业约500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约270项,新能源产业约300项,新材料产业约280项,新能源汽车产业约60项。

  我国环保产业已进入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吴晗瑄表示,环保产业受益于政府的“还债”行为,将迎来高速发展。

  而《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2013年~2015年生物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生物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下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制高点。并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在需求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领域加快发展,发挥先导和支柱作用。节能减排技术产业推动绿色增长。随着能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国家节能减排措施加强,各行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都在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先进环保产业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各行业正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