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宏观经济 >> 浏览文章

四大首席经济学家预判货币宽松靴子近期难落地

发布时间:2015-1-12 15:42:00 来源:网络 浏览: 【字体:

  摘要:中国减息降准的通道已经形成,但短期推出的时间表仍难估计。与此同时,他们呼吁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应加强与市场的沟通。

  尽管上周五央行给出了2015年货币政策“灵活运用、松紧适度”的整体定调,但面对持续疲弱的经济数据,市场对于短期放松的呼声依然强烈。

  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2015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四名外资机构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就此给出了不同的预期,总体而言,中国减息降准的通道已经形成,但短期推出的时间表仍难估计。与此同时,他们呼吁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应加强与市场的沟通。

  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降息势在必行降准亦有必要

  “货币政策以调总量为主,调结构效果有限,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应以防控金融风险为主,而非刺激经济增长。”汪涛表示。

  在中国经济继续下行、通缩压力日益增大的宏观环境下,金融风险逐渐暴露,中国企业不堪重负。汪涛称,企业迫切需要的是解困,降低融资成本。但若名义利率不动那就是紧缩,防止被动紧缩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降息,至少还有50个基点的下降空间。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重组,用长期债券来置换银行贷款,有助于减轻债务偿付的负担。

  与此同时,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强势美元则可能导致资本继续外流。从银行外汇占款的情况可以看出,去年三、四季度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速放缓,靠购买外汇进行的货币投放减速,因此必须要加大不同手段的流动性注入,包括降准。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降准或比降息更有效

  去年央行所进行的货币政策起到的效应并不尽如人意。刘利刚认为,在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没建立之前,央行应考虑重新使用传统的货币工具,那就是用降准的方式先对市场增加流动性,在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再降息,企业的融资成本才会真正地降下来。

  而目前,或许央行不愿“放水”的一个原因是考虑到企业和政府高负债以及影子银行的风险。但是影子银行的风险防控需要金融和结构改革,而不是单靠货币政策的调整。

  刘利刚还认为,现在中国宽松在国际金融环境下是好事情。随着欧日的宽松加码,降息也会抑制资本的流入,如热钱的流入。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短期降息降准愿望会落空

  在沈建光看来,市场特别期待的短期内央行降准降息的愿望会落空,相反,央行可能又会回到选择定向宽松的货币工具,如SLF(常备借贷便利),今年一季度,这个可能性大幅度上升。

  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内的三大央行在选择执行货币政策时都是非常困难的,中国也不例外。

  “经济下行,我们的实际利率越来越高,降准降息其实是非常自然的,而这完全不是刺激。”沈建光表示,有意思的是,降息之后中国实体经济的利率反而在上升,一方面是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股市吸收了较多资金。

  当前,包括财政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金融市场改革等问题,对央行货币政策都有很大制约。因此传导效应不佳的时候,央行需考虑降息降准的时机问题。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用较高收益率国债置换存款准备金

  现在市场预期应该降准,但降准后,央行的资金有一部分可能会流入股市,这个担心依然存在。朱海斌表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今年如何进行有效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朱海斌认为,2015年提高中央财赤字规模可与降准结合起来。他给出的一个建议是,可以考虑央行一次性降准2-3个百分点,这部分存款准备金以国债来进行置换。财政用这一扩大的赤字来支持减税、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体系。这一方案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降准之后可能会导致的各种结构性问题,如银行惜贷、小微企业无法受益、资金流向股市,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财政的货币化。此外,用较高收益率的国债来置换存款准备金,也利于减轻银行息差压力和推动利率市场化。

(责任编辑:DF154)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hongguani/17032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