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宏观经济 >>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调向何方

发布时间:2013-7-22 17:19:00 来源:网络 【字体:

  中国经济半年报甫一出炉,就备受各方关注。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增速同比增长7.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之内。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总理这番话彰显了中央政府坚持走“调结构”之路的决心。我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转型升级。那么,“调结构”应如何破题?又该调向何方?

  调结构是一篇大文章,而非单纯地压缩过剩产能。从政府近期连续的动作中,我们看到,经济结构调整可以从扩大内需、稳定和拓展外需、区域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大方面入手。

  扩内需既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也是稳增长的根本之策。泱泱大国,依赖外需既难以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也无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7月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举措。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举措既着眼于当前,又谋划长远,旨在通过“扩内需”来实现“调结构”和“稳增长”。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7月5日,国办发布《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其中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各国经验早已证明,把资金投入薄弱的基础设施方面不仅不会形成过剩产能,而且有利于结构调整。例如铁路建设方面,据测算,到“十二五”末期,我国铁路营运里程仍仅有美国目前营运里程的一半。通过铁路建设能带动相关站点建设、辅助公路建设,从很大程度上拉动内需。政府只需把握好资金投向、并通过改革创新使投资主体和投资机制多元化,就能避免走以往“铁公基”的老路。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增速平稳,但后劲略显不足。在此背景下,中央出台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鼓励信息消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

  扩内需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今后没有进一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据统计,我国去年城镇化率为52.6%,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0%以上相比,约有20%的增长空间。他透露,2001年到2011年10年期间,经测算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

  因此,研究出台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积极探索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抓手,就能发挥其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通过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尽快成为城镇户籍居民,既有利于加大劳动力供给水平、又能够扩大市场需求能力,这就是改革带来的红利。

  马建堂说,根据统计局的调查,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一年人均开支大约6000元左右,县城居民一年人均开支为1.2万元左右,如果转移到地级城市和地级以上城市,一年消费开支人均1.8万元左右。即每上升一个行政级别,人均消费等级就增加6000元。“所以把人口从农村吸引到城镇落户,所带来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巨大的。”

  当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所有民众的生活水平。多年来,我国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目前东部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而西部地区才4000多美元。因此,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不仅能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城镇就业73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8万人,正是得益于服务业就业增长较快。

  目前,我国服务业与同等发展国家水平差距明显,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尤甚。马建堂表示,既然看病难、上学难问题突出,就允许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办教育、办医疗,加快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发展,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和宏观经济的政策框架内,只有不断升级、改革、创新,迸发市场活力,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DF056)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hongguani/11643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