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宏观经济 >> 浏览文章

简政放权调结构 市场化改革开启

发布时间:2013-6-29 2:36:00 来源:网络 【字体:

  “都在直升天堂,都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这句名言可以描述6月25日的中国股市一幕,上证指数当日一度跌至1888.68点,接近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发酵的历史最低点。而此后在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最低跌至10多年以来的最低值6.5%。“钱荒”信息更是充斥银行间市场。

  不过与08年不一样的是,履新100天的新一届政府迄今并未出手类似4万亿的刺激政策。而只是让央行为部分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让离谱的银行间市场利率回归正常。

  这令期待政府救市的投资者大失所望,但也鼓舞了期望挤掉经济泡沫的学者和民众。

  100天前的3月17日,履新的新一届总理李克强在人代会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将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

  他约法三章:本届政府期间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李克强在3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新一届政府强调的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推进以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府改革,这既有利于改善供给端,也有利于改善需求端。

  本报梳理新一届政府上任3个多月来10多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调研,发现均有关实施市场化改革方向措施。一些权威专家也认为,新一届政府对于经济采取的是市场化改革方向,进而释放经济活力。

  经济调控的目标,从今年三月的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促转型,已经转变为6月26日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

  李克强总理的这一系列新政,被视为具新供给学派色彩,区别于过去刺激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改革、转型真的开始了。

  简政放权为突破口

  今年3月17日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说,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此后的10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这一新政思路得到了清晰的确认轨迹。

  其中3月18日举行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就重点研究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事项,减少和下放了一批投资审批事项。这包括下放一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项目,取消和下放一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等。

  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抗震救灾的一些权限下放,明确以四川省为主、形成统一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并且确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提出“下一步,各部门要加大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力度,加快进度,科学评估,成熟一批推出一批”。

  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两批共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6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等事项。

  这些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意义重大。

  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会长刘慧勇指出,地铁建设项目本来是地方自己做主,这是涉及民生的项目,但是过去都要国家发改委按照GDP总量、财政收入、主城区人口进行审批。

  结果过去很多城市未达到要求进而没有建设,这导致城市主城区拥挤不堪,等到再建设时已经晚了。这种审批权限的取消意义重大。“没有了审批权限,原先的岗位就丧失了寻租的意义。”他说。

  李克强曾举例,一个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27个部门、50多个环节,时间长达6-10个月。“这显然会影响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为此他认为,下决心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

  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李克强称,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

  匡贤明认为,减少审批,比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的效果更明显。因为简化审批节省的时间,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节省大量的利息,这比直接降息的作用更大。

  调结构市场化改革释放红利

  本届政府另外一个特点是,强化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市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李克强总理在3月17日记者会上曾指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他在5月13日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这次改革,就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做到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范围,最大可能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原则上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

  他举例指出,相比之下,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靠市场优胜劣汰,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像钢铁、水泥等行业上项目都是需要审批的,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产能严重过剩。

  “这说明,该审批的审批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的,费力办了事而又事与愿违,还不如已放给市场的。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反思。”他说。

  而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他也分析说,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无论是金融、通信、物流,还是养老、医疗产业、非义务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垄断、审批过多的问题,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甚至很高,而这些产业恰恰是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相比之下,信息消费领域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几年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6亿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45%,这方面仍有文章可做。

  本报梳理新一届政府上任3个多月来10多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调研,发现均有关实施市场化改革方向政策。比如,3月18日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制定对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制度的方案;4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分别涉及到社会组织和土地的市场化。

  4月10日、6月19日、6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提出对广播影视制作、铁路运输等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等,提出设立民营银行,对棚户区改造实施税收、信贷等支持,涉及到影视和铁路、房地产的市场化措施。

  对于这些改革,核心的问题是要落实,同时要研究更加细化的措施。比如上述设立民营银行已经喊了多年,此外支持民间投资在更多放开的领域投资,也有了多个措施,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指出,目前农村土地市场化方向目的是要激活农村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但是目前进行的土地确权工作,遭遇到很大阻力,这与过去的土地承包制度复杂有关。从目前看来,市场化推进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紧日子的积极财政政策

  目前各界对于下一步寻找改革突破口存在很大的争议。

  比如有从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的,也有提出以国有企业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以政府职能转变,配以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突破口的可能性比较大。

  上述改革,除了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税收关系重新分配外,根本需要解决的是全国大的盘子钱从何处而来的问题。这可能涉及到新一届政府将不得不采取行政开支紧缩,对民生支出增加的结构性财政改革措施。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郝如玉认为,在财政收入可能进入一位数增长的情况下,加大税收,或者扩大财政赤字都不可能是明智的选择,而压缩政府三公消费,减少政府经营性投资,增加民生投入,是下一步财政政策的走向。

  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记者见面会上曾指出,“可以推想,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

  可供对照的是今年1-5月,中央财政收入27134亿元,同比增长0.1%;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6214亿元,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未达到年度8%的指标。

  6月27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人大作报告称,根据1-4月中央财政收入情况测算,要实现年初预算确定的中央财政收入目标,今年后几个月收入平均增幅需达到11.3%。

  初步分析,制约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主要是工业增加值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下滑,以及今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因此,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为此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支出管理。

  目前实施大规模减税计划,其实可以增加经济总量,使得税基增加,实际最后的总税收,从长期看会增加得更快。关键是政府是否愿意承担短期阵痛。事实上目前财政收入用于政府行政开支仍太大。郝如玉指出,财政收入的增速下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下来,比如近几年严格控制的“三公”支出、行政经费的支出。

  “我们政府这么庞大,用的钱这么多,楼堂馆所的支出比”三公“经费还要大,我觉得支出是要控制下来,特别是行政的支出。”他在近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说。

(责任编辑:DF106)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hongguani/10891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