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劭:不拼价格的那天 Made in China才牛
最近人民币贬值,沃尔玛要求涉及出口的中国供应商降价,有供应商称被要求降价3%。粗看这个话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沃尔玛超市在中国的不景气处境,但这则新闻,特指沃尔玛全球在中国的采购业务,涉及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商户。
沃尔玛要求出口业务的中国供应商降价,的确有些令人寒心。可是,沃尔玛此举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制造业是不是真的到了可以说“不”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底气拒绝沃尔玛公司这样一家全球巨头的采购订单?
这得靠事实说话。虽然沃尔玛在全球的业绩不佳,遭遇到了来自竞争对手、亚马逊等电商的挑战,但其巨大的采购量,仍然是中国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通路。沃尔玛去年仅仅增长1%,但其在中国的出口品采购量,仍然在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远超中国商务部每年出口贸易增长10%。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这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尽管有很多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但要真正打入海外主流的零售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外零售市场有其自己的游戏规则,其商业模式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发展经验,中国企业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打入国外市场,很难。光是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就很难吃透。再加上海外商业大多有商业协会的运作,中国企业很难从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中国制造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另一条通路,是指望阿里等中国电商的海外扩展。但从近年来的表现看,也并不顺利。早在2010年的时候,淘宝就曾经宣布进军海外战略,在“海外市场继续干掉eBay”。但是几年过去了,eBay、亚马逊在欧洲市场仍然过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阿里的海外扩展也只是从“自建”转向“投资”,出资收购了美国一家B2C电子商务公司。
因此,沃尔玛式不公平固然令人不快,但总比生意断了强。这样来看,它在华采购30%的增长,反而是需要呵护的亮丽风景线。
就此而言,沃尔玛式不公平反应了当今一个转型话题。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中国没了成本优势拿什么拼?》一文风靡国内。周教授正确地指出,made in China靠的是China price,对比西方国家,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
在微观层面,用电量、煤电发电量和全国货运总量的纷纷下降,印证了一些企业家的经营体会,也就是中国制造业“举步维艰”“嗷嗷待哺”,亟需政府在制度等层面认真加以救济。
作为一线经营者,我和我生意上的合作伙伴都非常赞成周其仁教授的理性分析。“中国线下商业稀里哗啦,很大程度是线下成本,包括不合理的成本太高,乱收的费太多”。年初设立的几个自由贸易区颇为热闹,原因是降低了制度性成本。自贸区的逻辑是在改革中为企业减负。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政府要做的,乃是通过深化改革,全面降低企业产品的制度性成本。只有改革落实了,我们才敢对沃尔玛式说“不”。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gumin/19238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罗劭:不拼价格的那天 Made in China才牛
上一篇: “熊孩子经济”时代 童装O2O如何玩?
下一篇: 生鲜成为线下超市“绝地反击”重要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