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增加提高种粮效益是关键
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被视为增加农民种粮成本、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农资生产、经营各环节均利润微薄。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不能靠降低农资成本提高粮农积极性,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才是根本办法。
碳铵是粮食种植的主要农资产品。南平市龙盛合成氨有限公司是南平唯一的一家碳铵生产企业。据公司负责人陈明介绍,公司一年的产能有10万吨,但实际生产只有六七万吨,主要供应南平各县市和周边部分县市。
记者在厂区看到,里面堆积了大约6000多吨的成品。“公司就一条生产线,从1月30日就停产了。库存积压太多,现在业务人员都到市场上推销去了。”陈明说,大部分农资厂家积压量都比较大,生产越多,积压越多。
陈明说,种粮卖不到钱,许多农民改种经济作物,粮食面积逐年减少,农民用肥的积极性也不高。“5年前,南平的碳铵市场容量在15万吨—17万吨,现在基本上10万吨就饱和了,而且逐年递减。”
“由于市场农资供过于求,农资价格一直上不去。”陈明说,“虽然物价部门有最高限价,但销售价格根本达不到限价,因为市场不接受。”
据南平市下辖的建瓯市土肥站站长严建辉介绍,今年的农资供应十分充分,可保证春耕用肥,农资价格只是略有上涨。
受原料涨价影响,生产厂家的成本大幅增加。陈明说,碳铵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煤、电,原来还有一些平价煤、平价电,现在都放开了,去年煤炭平均到厂价为800多元/吨,今年涨到1000多元/吨。化肥用电也有所上调。用工成本也大幅增加,“过去1000多元一个月就有人做,现在2000多元一个月还招不到人。”
据陈明介绍,这两年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化肥生产企业一旦停产,就很难再恢复生产。但农资是基础产业,如果基础固肥得不到保障,粮食产业就面临风险。”
南平市供销合作社是南平的主要农资经营企业。据该单位经济发展科科长饶永春介绍,供销社有1600多个销售网点,占了全市农资市场的70%-75%的销售份额。
据其介绍,今年的农资销售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其提供的价目表上看到,尿素、碳铵、高浓度复合肥、中低度复合肥的产地价和批发价都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过磷酸钙、钙镁磷、氯化钾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
“农资的利润非常低,紧俏时有微利,有时还会亏损。”饶永春说,供销社从生产厂家进货,批发价格基本上是厂家进价+运费+装卸费+利息等财务费用+合理利润,毛利润只有3%左右。
“像尿素进价是2260元/吨,批发价是2290元/吨,一吨才赚30元。”饶永春说,农资的定价权主要在生产厂家,但煤、电、水、气等原料成本都在上涨,厂家也不赚钱。
“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供销社和个体经营户一起竞争。”南平市供销合作社负责农资工作的李国辉说,市场是放开的,卖的动价格就上去了,卖不动价格就下来了。
为保障农资供应,供销社还承担“冬储”任务。“在淡季时购进化肥等农资,保障供应时有货。这需要大量的财务成本。”李国辉说,去年冬储资金的利息就花去100多万元,但政府的贴息资金只有55万元。
“去年价格卖多少,今年价格还是卖多少。”建瓯市富农公司丰乐经营部经营户吴美珠说,去年的价格比前年的价格涨了一些,今年和去年基本持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店里看到,里面销售各种化肥、农药,但来购买的农户并不多。“现在农民种粮少了,原来种两季稻,现在只种单季稻,有些改种橘子,还有些干脆抛荒。”吴美珠说,她卖了九年农资,基本上是挣个生活费。
南平市下辖的建阳市春天种业经营部销售各种水稻、玉米种子。据经营户戴有兴介绍,农户比较喜欢购买Ⅱ优科06和特优品种369,价格基本和去年没变,有些一斤涨了两三元,有些一斤降了两三元。
“2月份卖了1900多斤的稻种,跟往年差不多。一个月大概赚一两千元。”戴有兴说,做农业的基本都赚不了什么钱。
建瓯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詹卫东、土肥站站长严建辉等说,农资市场略有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拉动,提高了源头进价,再加上物价上涨,经营成本增加,所以销售价有所提高,但农民基本能接受。
建阳市水吉镇和平村农民杨华春、种粮大户邓胜银说,一亩地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成本大概两三百元。“这些投入不算多,主要是稻谷价格涨不起来,种粮不合算。”
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粮食价格偏低是农民种粮意愿不高的根本原因。“虽然政府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但这只是起一个兜底作用。”南平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辉说,大部分粮食都是销售给了个体粮贩,这种最低保护价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在建阳市水吉镇的建阳市合创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其负责人吴建东说,种白菜一亩地能产1万多斤,批发价1元/斤,产值就是1万多元钱,他的基地年年种菜,全部循环种菜,从来不种水稻。“原来这里是商品粮基地,现在成了菜篮子基地。”水吉镇副镇长余建生说。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文烂说,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一是粮食种植要有规模,探索“家庭农场”的方式,将成本分摊下来。二是粮食种植要发展机械化,通过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建立新型的粮食生产经营体制。三是粮食种植要发展科技化,通过采用良种、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的比较效益。当前之所以农民不爱种粮,就是粮食生产效益太低下。农民种粮能够有收益,种粮就有积极性,粮食生产就有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就不用担心。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沈汝发采写
碳铵是粮食种植的主要农资产品。南平市龙盛合成氨有限公司是南平唯一的一家碳铵生产企业。据公司负责人陈明介绍,公司一年的产能有10万吨,但实际生产只有六七万吨,主要供应南平各县市和周边部分县市。
记者在厂区看到,里面堆积了大约6000多吨的成品。“公司就一条生产线,从1月30日就停产了。库存积压太多,现在业务人员都到市场上推销去了。”陈明说,大部分农资厂家积压量都比较大,生产越多,积压越多。
陈明说,种粮卖不到钱,许多农民改种经济作物,粮食面积逐年减少,农民用肥的积极性也不高。“5年前,南平的碳铵市场容量在15万吨—17万吨,现在基本上10万吨就饱和了,而且逐年递减。”
“由于市场农资供过于求,农资价格一直上不去。”陈明说,“虽然物价部门有最高限价,但销售价格根本达不到限价,因为市场不接受。”
据南平市下辖的建瓯市土肥站站长严建辉介绍,今年的农资供应十分充分,可保证春耕用肥,农资价格只是略有上涨。
受原料涨价影响,生产厂家的成本大幅增加。陈明说,碳铵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煤、电,原来还有一些平价煤、平价电,现在都放开了,去年煤炭平均到厂价为800多元/吨,今年涨到1000多元/吨。化肥用电也有所上调。用工成本也大幅增加,“过去1000多元一个月就有人做,现在2000多元一个月还招不到人。”
据陈明介绍,这两年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化肥生产企业一旦停产,就很难再恢复生产。但农资是基础产业,如果基础固肥得不到保障,粮食产业就面临风险。”
南平市供销合作社是南平的主要农资经营企业。据该单位经济发展科科长饶永春介绍,供销社有1600多个销售网点,占了全市农资市场的70%-75%的销售份额。
据其介绍,今年的农资销售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其提供的价目表上看到,尿素、碳铵、高浓度复合肥、中低度复合肥的产地价和批发价都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过磷酸钙、钙镁磷、氯化钾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
“农资的利润非常低,紧俏时有微利,有时还会亏损。”饶永春说,供销社从生产厂家进货,批发价格基本上是厂家进价+运费+装卸费+利息等财务费用+合理利润,毛利润只有3%左右。
“像尿素进价是2260元/吨,批发价是2290元/吨,一吨才赚30元。”饶永春说,农资的定价权主要在生产厂家,但煤、电、水、气等原料成本都在上涨,厂家也不赚钱。
“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供销社和个体经营户一起竞争。”南平市供销合作社负责农资工作的李国辉说,市场是放开的,卖的动价格就上去了,卖不动价格就下来了。
为保障农资供应,供销社还承担“冬储”任务。“在淡季时购进化肥等农资,保障供应时有货。这需要大量的财务成本。”李国辉说,去年冬储资金的利息就花去100多万元,但政府的贴息资金只有55万元。
“去年价格卖多少,今年价格还是卖多少。”建瓯市富农公司丰乐经营部经营户吴美珠说,去年的价格比前年的价格涨了一些,今年和去年基本持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店里看到,里面销售各种化肥、农药,但来购买的农户并不多。“现在农民种粮少了,原来种两季稻,现在只种单季稻,有些改种橘子,还有些干脆抛荒。”吴美珠说,她卖了九年农资,基本上是挣个生活费。
南平市下辖的建阳市春天种业经营部销售各种水稻、玉米种子。据经营户戴有兴介绍,农户比较喜欢购买Ⅱ优科06和特优品种369,价格基本和去年没变,有些一斤涨了两三元,有些一斤降了两三元。
“2月份卖了1900多斤的稻种,跟往年差不多。一个月大概赚一两千元。”戴有兴说,做农业的基本都赚不了什么钱。
建瓯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詹卫东、土肥站站长严建辉等说,农资市场略有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拉动,提高了源头进价,再加上物价上涨,经营成本增加,所以销售价有所提高,但农民基本能接受。
建阳市水吉镇和平村农民杨华春、种粮大户邓胜银说,一亩地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成本大概两三百元。“这些投入不算多,主要是稻谷价格涨不起来,种粮不合算。”
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粮食价格偏低是农民种粮意愿不高的根本原因。“虽然政府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但这只是起一个兜底作用。”南平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辉说,大部分粮食都是销售给了个体粮贩,这种最低保护价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在建阳市水吉镇的建阳市合创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其负责人吴建东说,种白菜一亩地能产1万多斤,批发价1元/斤,产值就是1万多元钱,他的基地年年种菜,全部循环种菜,从来不种水稻。“原来这里是商品粮基地,现在成了菜篮子基地。”水吉镇副镇长余建生说。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文烂说,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一是粮食种植要有规模,探索“家庭农场”的方式,将成本分摊下来。二是粮食种植要发展机械化,通过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建立新型的粮食生产经营体制。三是粮食种植要发展科技化,通过采用良种、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的比较效益。当前之所以农民不爱种粮,就是粮食生产效益太低下。农民种粮能够有收益,种粮就有积极性,粮食生产就有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就不用担心。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沈汝发采写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caijingyaowen/9870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惠农资金“撒胡椒面”难调动种粮积极性
下一篇:种粮面积“家底不清”成粮食安全隐忧
·六一节,熊孩子出没2013.06.04
·笑迎六一节,小朋友雷翻你2013.06.04
·妥妥的被这些小孩子逗笑了2013.06.04
·傻傻的、纠结的童年2013.06.04
·搞笑小朋友,欢度六一儿童节2013.06.04
·有些二的爆囧冷段子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