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电子移动金融银行业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3-5-21 11:23: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体: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受中国经济弱复苏带来的经营环境不确定,及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已是不争事实。日前,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2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指出:随着中国上市银行盈利增速进一步回落,银行业已将目光转向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移动银行这些新的发展契机。是的,这些金融创新或许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新机遇 

  利润增长能力下降最辉煌时刻或远去 

  5月15日,银监会公布的一份数据格外引人注目。这份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银行业净利润达到36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8亿元,增幅13.13%。尽管净利润增幅远高于此前市场“一位数”的预期,但数据也显示,银行业的利润增长能力确实有所下降。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为1.37%,资本利润率为2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6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 

  事实上,2012年末国内17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已经显示出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这些上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在2012年增长15.4%,增速接近于上年同期的16.7%。在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速有所回落,2012年度净利润增幅为17.3%,较之2011年同期的29%有较为明显的回落。 

  前不久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卓越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与展望》研究报告则预计,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中间业务的回落,以及银行各项成本与投入的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国银行业2013年的利润增速或将步入个位数时代。 

  此前,中银国际发布的《中国银行业挑战》报告就表示,随着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上升,中国银行业2013年至2014年利润增速恢复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3年净利润增速为6.21%,2014年将进一步下降到3.71%。 

  交通银行早前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分析与展望(2012年—2013年)》也预计,2013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到7%至8%。 

  其实,就在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创纪录地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0%之后,市场就普遍预计,2011年将是银行业发展的顶峰,2012年则是银行业利润增速的拐点。去年7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其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中就预计,2012年,银行业经营业绩增幅可能显著降低。 

  针对去年以来银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开始持续下滑现象,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分析说:“2012年银行业盈利增速明显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下行、基准利率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以及监管规则趋严等,由此导致实体经济对金融的有效需求下降,商业银行运行的景气度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净息差承受下降压力,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受限。” 

  其实,从更深层次原因分析,国内银行业经历飞速发展的十年后,利润增速下降已是必然趋势。回首过往,银行业获得高速发展,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也在不断发展,这使中国银行的规模以及利润都在增长;在此发展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的经营结构逐步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这也促使银行业不断地发展。 

  自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而当这些“发展红利”渐行渐远之时,便带来诸如银行业生息资产增速开始放缓、净息差见顶回落、不良资产小幅反弹、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下降等,经营业绩增幅开始降低。加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效应明显,以及宏观经济不理想等,银行业最辉煌的时刻可能正逐渐远去。 

  事实也正在验证这个结论:从去年年初开始,所有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从董事会、经营班子到普通员工,都感受到经营业绩增速放缓和风险上升的巨大压力,业务结构转型、发展模式转型、激励机制转型、经营理念转型,已经成为各家银行无法回避的挑战。 

  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渠道业务量增长明显 

  有人曾这样说,“电子支付是整个银行支付未来的发展方向”。交互式、开放式的互联网渠道以其良好的客户体验,正在使商业银行面临渠道重新定位和整合,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藉以进行金融创新。 

  黄金网上订,早市、超市、夜市买理财;在线能办卡,缴费不出门;六大电子渠道(网站、网银、短信、ATM、电话银行、信用卡地带)智能开通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这些以往客户需要到柜台办理的业务,如今可以自由地在“网络里的光大银行”办理。 

  打造“网络里的光大银行”,光大银行在行动。光大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该行电子银行对私网银客户达634万户,较年初增长69%;手机银行客户达271万户,较年初增长185%;对公网银客户达16万户,较年初增长66%;电子银行交易笔数达6.9亿笔,比上年增长74%;电子渠道交易金额达17万亿元,电子交易分流率达64%。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速。 

  2012年,许多银行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使网银客户、手机客户数量及业务交易量等,都较2011年有明显增长。 

  数字是枯燥的,却又是最有说服力的。 

  截至2012年末,工行电子银行客户达3.15亿户,年交易额人民币332.6万亿元,业务占比达75.1%,较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即每受理10笔业务,就有7笔以上是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渠道完成的;手机银行客户数量比2011年末增长54.5%,全年交易额增长近16倍。 

  交行手机银行客户总数2012年末比2011年末增长80.68%,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到1889万笔,比2011年增长403.27%,手机银行交易量达到人民币5433.22亿元,比2011年增长312.29%。 

  数字的背后,是各家银行不遗余力的努力。如,农行的电子商务销售支付平台。2012年,农行试点运行电子商务销售支付平台,推广网上K码支付和跨行支付产品。依托B2C通用支付平台、B2B通用支付平台、基金直销支付平台、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等多平台产品体系,提供“手机WAP支付”、“电话钱包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截至2012年末,特约商户总数达5850户,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为人民币6548.91亿元。 

  中行则正在推进“智慧银行”建设,近期将实现三方面的创新:一是实现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渠道服务;二是建设协同互动、高效便捷的全球公司客户服务平台;三是构建反应灵敏、富有弹性的创新机制。2012年,中行进一步完善涵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家居银行的电子渠道服务体系,2012年末中行电子银行交易金额达到人民币91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32.9%。 

  许多银行在电子金融建设中,还努力打造各自独有品牌。如建行的“善融商务”。去年6月28日,建行正式对外推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该平台为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产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支付结算、分期付款、融资贷款、资金托管、房屋交易等专业服务,由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支持服务、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四部分组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善融商务拥有超过百万会员,入驻商家已达到1.5万户,注册客户130万户,交易额超过75亿元。据记者了解,中信银行在今年3月推出了金融商城。浦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都在建设特色化的电子商城。 

  而作为2012年率先在国内发布“招商银行手机钱包”,为消费者提供银行卡与手机合二为一的最新移动支付服务的招商银行,手机银行发展速度更为惊人。 

  继推出iPhone、Android版手机银行,招行于2012年8月创新推出iPad银行,目前下载量已突破60万次。手机银行用户群、交易量、手机支付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12月31日,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总数已达966.49万户,同比增长115.03%,其中活跃客户达到270.97万户;累计交易(不含手机支付)1300.26万笔,同比增长505.05%;累计交易金额达人民币4059.34亿元,同比增长241.86%。手机支付累计交易5779.51万笔,同比增长435.19%;累计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08.78亿元,同比增长347.29%。 

  第三方支付风生水起银行发力移动支付 

  互联网在兴起之初,人们总是会问:“互联网会改变什么?”而今天,这个问题恐怕已变成:“互联网不会改变什么?” 

  可能许多人还没有忘记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11月11日,天猫加上淘宝的销售额达到191亿元,1天实现1亿笔交易,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新的一个里程碑。是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上9点50分,阿里巴巴集团下的淘宝网和天猫的总交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5%。 

  这是一个令银行业汗颜的数据,更让银行业尴尬的是,在“双11”光棍节一天的1亿笔交易中,使用支付宝快捷支付的交易笔数为45.8%,使用传统网银支付的只占23.2%。 

  面对互联网这种新工具、新方式和互联网企业咄咄逼人的新挑战,时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此前抛出惊人之语:“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它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 

  面对互联网支付企业在支付领域的攻城略地,面对“支付”这块大蛋糕,许多银行放下“身段”,开始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2012年7月23日,交行与阿里巴巴推出“交通银行淘宝旗舰店”,首期开放的内容包括贵金属、基金、保险、个人/小企业贷款、贵宾客户服务、借记卡6个频道。光大银行前不久也将银行最主流的金融产品即存款,搬至淘宝销售。银行发现,这样做能够给银行客户带来便利,有助于提高银行客户体验和粘性。 

  除了中资银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也于去年和支付宝联合宣布推出“渣打银行-支付宝快捷支付”服务。这是专门针对持有渣打中国借记卡的个人用户的网上消费支付服务,也是在华外资银行开通的第一项网上快捷支付服务。 

  渣打银行首席信息官陈立明表示:“在物理网点的规模布局上,中资银行的优势非常明显。而电子银行的发展和创新可以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因此,我们不断加强对移动渠道和网上渠道的投资力度。不管我们有多少个网点,都可以给客户更好的服务。” 

  事实上,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微妙。第三方支付的业务必须依靠银行开展,通过银行网络将个人或企业的银行账户间联通;另一方面,虽然银行也提供网上支付的服务,但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及客户覆盖能力。二者之间的业务有一定重叠,涉及的不只是手续费分成,更涉及大量的客户资源。 

  目前,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支付成为各方争夺的下一个主战场。此前,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共同开发下一代支付系统,已率先研发成功可取代银行卡的手机(NFC-SWP),成为是国内惟一一家将银行卡完整地空中植入手机SIM卡,并实现诸多空中服务的商业银行。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的手机支付联名卡已经历了实际支付环境中的多重考验。预计在本月底,客户在浦发银行网点即可办理。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浦发银行的手机支付用户和支持手机支付ATM居国内第一位,手机银行产品在独立第三方评比中居国内前三位,该行已经悄然完成手机支付市场布局。 

  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此前曾公开表示,浦发银行将在移动金融等五大战略选项上发力。据记者了解,本月底浦发银行将正式发布移动金融市场形象。 

  浦发银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说,注重创新的银行都在移动金融支付领域发力。事实也的确如此。去年11月,中国联通联合银联发布了首款NFC手机,并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了名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前不久,支付宝发布了手机软件“支付宝钱包”。而在此之前,广发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发布了自己的手机银行,查询、转账、投资理财等诸多业务都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完成。 

  “移动支付”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日前,花旗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列出了10项可能彻底改变世界的技术。这10项技术覆盖能源、娱乐、IT、制造、运输等领域。其中之一便是“移动支付”。目前移动支付在日本(普及率高达55%)和新兴市场普及率相当高。目前全球手机用户高达60亿。加拿大市场研究公司IEMarketResearch估计,到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增长到1万亿美元。 

  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51.2%。舆论普遍认同未来几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如果银行转型成功,利润还会增长” 

  “我们身处网络时代,不要以为传统的东西还会安然存在。我们不是要抵制、排斥,甚至仇视,我们需要欢迎它,和它携起手来共同迎接这个时代。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挑战会更深远,这主要是过去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之外,会有第三种融资形式,就是互联网融资。而传输技术、传感技术、智能终端、云计算、搜索引擎都在迅速发展,而且容量越来越大。”马蔚华曾以此表示愿意直面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期望银行转型发展。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涌现,对银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业内人士对此已有共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日前预言,与互联网相匹配的银行业务市场规模将爆发性增长,因为外部环境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加上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为移动金融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强大,使手机能够成为移动的银行。 

  安永表示,银行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快系统升级改造,提升客户体验,利用新的科技技术促进金融创新。特别是对于移动银行业务,区别于传统的银行服务渠道和方式,以其更佳的便利性、更强的竞争优势及更低的运营成本使其日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也将是未来将得到迅猛发展的业务。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陈凯建议,银行业目前需要推出能够满足客户期望的移动银行服务并且加速其发展。“移动银行服务如果要达到成熟应关注以下三个维度:充分满足客户对于移动金融服务实时性、便利性及快速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的需要,同时能够建立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维护客户数据和信息安全;满足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应对竞争、盈利及提高运营效率的需要;完善及加强与之相关的IT技术。”陈凯说。 

  安永建议,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银行业利差将进一步收窄,商业银行过于依赖净利息收入实现盈利增长的状况将愈加难以实现。未来,银行业需积极转变经营机制,思考探索未来可持续增长机制,重塑新的盈利模式。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银行必须要改变和创新。“创新是中国银行业重塑盈利模式的重要引擎,能够推动银行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不但是指产品和业务的创新,还包括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中国银行业不但要在技术创新,更要注重理念的创新。”陈凯表示。 

  坚持改革创新,银行就不会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反而可能“危”中生“机”,正如曹远征所说,“目前银行业利润下滑只是阶段性的,并不意味着中国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如果银行转型成功,利润还会增长。”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caijingyaowen/9290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