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研发核心赵福全离任 吉利国际化必然阵痛?

发布时间:2013-5-16 10:03:00 来源:时代周报 【字体:

  “今后我不想再单单服务于某一个企业,而是想服务于全行业,甚至辐射到其他产业。”吉利控股集团前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最近一则离职公告在业界引起了轰动。

  4月24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赵福全因合同期满及个人职业规划原因,辞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职务。其继任者为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冯擎峰。

  在吉利打拼将近7年的赵福全,在吉利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李书福对外界表示这不过是一起再正常不过的人事变动,但在冯擎峰接手后的吉利研究院,吉利未来的研发到底何去何从?产品力该如何重新打造?也许缺席本届上海车展的赵福全,对此心中已早有答案,但这一切都是摆在李书福与冯擎峰面前的关键问题。

  “吉利的财富”

  在赵福全本次的离职中,在行业以及媒体圈引起一阵争议的,是其本次的离开是否与其主导研发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所导致的。

  随后该争论很快就在随后李书福与其一起接受《汽车商报》的采访中得以澄清,“这种说法罔顾事实。吉利所有的车型都是研究院研发的,吉利只有一个研究院,都是在赵博士领导下工作,不存第二套班子。”

  作为“第一代汽车海归”的代表,赵福全身上可谓承载着自主品牌的某些特有的内涵。

  在吉利前副总裁王自亮的眼中,赵福全是一个“在中国汽车业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我已离开吉利多年,实在不便对外发表评论,你去看我写的书吧,里面有我对他的详细分析。”5月5日,王自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被吉利内部称为“四大金刚”(尹大庆、赵福全、刘金良以及安聪慧)之一的赵福全,王自亮对其丰富的阅历非常敬佩。他在书中这样描述道,“这些经历使赵福全对美(克莱斯勒)日(丰田、三菱)欧(奔驰、宝马)的世界顶级车企都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接触到了国际巨型汽车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这是很多其他‘海归’所不具备的。”

  2006年从华晨加盟吉利的赵福全,一直担任吉利汽车技术研发体系负责人。无论在华晨还是在吉利,赵福全都给企业打造出一套完整、有序、具备自我运转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赵总整合了吉利的研发体系,制订了宝贵的研发流程,汇编了数百万字的参考手册。这些都是吉利的宝贵财富。”一位吉利的员工在微博上写道。

  “我觉得以李书福的角度来说,也许赵福全作为‘海归’带过来的这种国际标准流程和研究流程,都已经非常好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就我看来,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到两个极端,一个是外观和品质的国际化,一个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本土化,而海归恰好就是处在这两者的中间,并在中间搭架子的过程。”明华有道咨询总监封士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现实还是以成败论英雄,成功总要从量变到质变,可大家往往很容易在量变过程中失去耐心。人们谈起我在华晨做的事,更多关注的是尊驰、骏捷、酷宝等车型的推出,很少去关注我曾经在体系建设上所花费的精力。如今吉利的技术体系结出了累累硕果,人们才逐渐关注到技术体系建设的作用。”回顾多年的汽车生涯,赵福全曾无比感慨地说道。

  或许是早已萌生退意,或许是意在别处,从去年10月起,赵福全已开始减持自己在吉利集团的股票。去年10月12日,赵福全减持了250万股,套现790.25万港币,变动后持股2550万股,持股占比0.34%。此后,12月12日,赵福全继续减持1000万股,套现3757万港币,变动后持股1550万股,持股占比0.19%。

  然而现在要评论赵福全在吉利7年的功过仍为时过早。赵福全早前对媒体透露,在卸任后自己将会去清华大学继续深造,“众多的邀约中最终选择清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在更宽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层面继续为中国汽车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后我不想再单单服务于某一个企业,而是想服务于全行业,甚至辐射到其他产业。”

  从何转型?

  无论是参与英国锰铜的后期收购,还是全程参与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的收购,再到沃尔沃的收购谈判,赵福全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吉利与沃尔沃的发展都即将进入新一个平台增长期,赵福全的离去必然让外界留下对吉利今后在产品、研发以及销售策略上走向的诸多疑问。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冯擎峰是从吉利的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与‘海归’的赵福全唯一不同的是,他至少对吉利是非常了解的,知道吉利的优势与缺点,也应该更能使研发与市场的协同作用发挥得更紧密些。”上述人士表示。

  “技术是根,管理是魂。”“人性化神经管理,军事化高效执行”,从赵福全与冯擎峰两人所信仰的真理中,便可细微地观察出二人在管理上的差异。前者赵福全扎根于技术,后者冯擎峰认为执行力才是关键。

  “赵福全对市场缺乏洞察的主要体现,我觉得是其在安全与技术上不成比例的投入。并不是说消费者并不看重‘安全’,只是在产品的人性化配置与内饰做工的精细度上来说,均衡度还是有所欠缺。”封士明说。

  由于吉利目前是分别以“帝豪”、“全球鹰”与“上海英伦”三个子品牌进行管理,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研发、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都由品牌公司总经理负责,因而主导负责“帝豪”品牌的冯擎峰便被外界解读为“吉利今后将以‘帝豪’品牌为主力”的信号。

  确实,2006年冯擎峰再次回到吉利,负责研发帝豪EC7轿车项目,同时担任宁波公司常务副总。目前这款造型典雅的紧凑型轿车仍是吉利最畅销的车型之一,占据着吉利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同时被视为吉利高端转型的代表作。根据搜狐汽车产销数据库显示,今年前3个月,帝豪EC7的销量为4.4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53.04%。

  反观吉利其他两个子品牌,“全球鹰”和“上海英伦”的销售表现则相对较为平淡,而同时上述分析对记者表示,吉利目前虽然分了三个子品牌,但各个品牌下的产品区分却不甚明显, “像新远景与英伦SC7,产品上其实非常相似,但就是品牌上有竞争。你在产品上相近或相似是可以,但必须要在品牌上有一定的区隔,因为不同品牌面向的受众是不一样的。现在吉利就是有很多产品,定价一样,产品一样,就是logo不一样。”

  4月19日,在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在副总裁冯擎峰的介绍下,吉利帝豪EC7纯电动汽车与KC概念车首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而赵福全在发布会上的缺席,也恰好给人们机会去看到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品质吉利”正在慢慢成长。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caijingyaowen/9046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